“鐘聲清禁才應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聲清禁才應徹”全詩
雙闕薄煙籠菡萏,九成初日照蓬萊。
朝時但向丹墀拜,仗下方從碧殿回。
圣道逍遙更何事,愿將巴曲贊康哉。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早朝》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早晨朝拜,清晨的鐘聲應該繼續傳響,漏報天神的仙闈已經出現。雙重宮闕上升的薄煙籠罩著菡萏花,太陽初升照耀著蓬萊。朝拜時只向丹墀行禮,護衛們則從碧殿返回。君主的圣明之道是逍遙自在的,愿意用巴曲歌頌君王的康寧。
詩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清晨朝拜皇帝的景象。詩中描繪了清晨鐘聲和漏聲,以及皇帝出現的場景。作者通過描繪殿宇的煙霧和朝陽初升的景象,表達了朝拜時的莊嚴和肅穆。詩的最后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贊美之情和對皇帝治理國家的稱贊。
賞析:這首詩以清晨朝拜為主題,通過描繪宮殿和朝享場景,展現了朝廷的莊嚴和肅穆。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鐘聲清禁才應徹,漏報仙闈儼已開”、“雙闕薄煙籠菡萏,九成初日照蓬萊”,使詩情更加豐富生動。作者以巴曲歌頌君王的康寧,表達了對天子的深深景仰和對朝廷祥和穩定的祈愿。整體上,這首詩既展現了詩人對朝廷禮儀的認同和尊重,又表達了對君王的贊美和祝福。
“鐘聲清禁才應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áo
早朝
zhōng shēng qīng jìn cái yīng chè, lòu bào xiān wéi yǎn yǐ kāi.
鐘聲清禁才應徹,漏報仙闈儼已開。
shuāng quē báo yān lóng hàn dàn,
雙闕薄煙籠菡萏,
jiǔ chéng chū rì zhào péng lái.
九成初日照蓬萊。
cháo shí dàn xiàng dan chi bài, zhàng xià fāng cóng bì diàn huí.
朝時但向丹墀拜,仗下方從碧殿回。
shèng dào xiāo yáo gèng hé shì, yuàn jiāng bā qū zàn kāng zāi.
圣道逍遙更何事,愿將巴曲贊康哉。
“鐘聲清禁才應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