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烏曉亂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烏曉亂啼”全詩
危譙初罷角,落月已催雞。
地迥來何事,家遙夢到迷。
片懷如許惡,深覺負瓜畦。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曉思》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思》是宋代詩人楊冠卿的作品。詩中描述了清晨的景象,以及作者內心的思緒和情感。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鳥春猶咽,
城烏曉亂啼。
危譙初罷角,
落月已催雞。
地迥來何事,
家遙夢到迷。
片懷如許惡,
深覺負瓜畦。
詩意:
《曉思》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山中的鳥兒仍在呢喃低語,城中的烏鴉在破曉時分啼叫。在這個時刻,守望城樓的角樓哨聲停止了,而天空中的明月也催促著雞鳴。然而,詩人的思緒卻飄游在遠方,心中迷失了家園的夢境。他感到自己的心情如同一片負重的瓜畦,沉重而不堪。
賞析:
《曉思》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刻畫了清晨的景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詩中的山鳥和城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山鳥的春鳴顯得柔和而含蓄,而城烏的啼叫卻帶有一種混亂的氣息。這種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迷茫,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喧囂的城市中,而心卻渴望回歸大自然的寧靜。
詩中的危譙初罷角和落月已催雞,通過描寫城樓角樓哨聲的停止和雞鳴的催促,展現了時間的流轉和新的一天的開始。這種時間的變遷與詩人內心的迷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的思緒和夢境卻停滯在遠方,與現實的世界產生了隔閡。
詩末的“片懷如許惡,深覺負瓜畦”表達了詩人心境的沉重和壓抑。他感到自己內心的思緒和情感仿佛負擔著一片瓜田,沉重而困難。這種情感的抒發使整首詩更具個人色彩和深度,也顯示了詩人對于自我境遇的思考和反省。
總體而言,楊冠卿的《曉思》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刻畫了清晨時分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情感。詩中的對比和隱喻,以及詩人對于自我處境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在宋代的詩詞中獨具風采,并引發人們對于生活和內心世界的思考。
“城烏曉亂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sī
曉思
shān niǎo chūn yóu yàn, chéng wū xiǎo luàn tí.
山鳥春猶咽,城烏曉亂啼。
wēi qiáo chū bà jiǎo, luò yuè yǐ cuī jī.
危譙初罷角,落月已催雞。
dì jiǒng lái hé shì, jiā yáo mèng dào mí.
地迥來何事,家遙夢到迷。
piàn huái rú xǔ è, shēn jué fù guā qí.
片懷如許惡,深覺負瓜畦。
“城烏曉亂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