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適有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悲秋適有念”全詩
悲秋適有念,擁琴坐西壁。
古音拂朱弦,一倡千慮滌。
無云山雨飛,松風寒淅瀝。
魚龍盡出聽,萬籟天地寂。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秋琴詠》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琴詠》是楊冠卿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巖上的花朵在月光下閃耀,
井旁的桐樹上露珠滴下。
悲秋之時,心中有許多念想,
我擁著琴坐在西壁旁。
古老的音樂拂過紅弦,
一曲唱盡了無盡的憂愁。
山間沒有云霧,雨水飛濺,
松風嗚咽,寒冷而清脆。
魚和龍都聚集過來傾聽,
天地間萬籟俱寂靜。
詩意和賞析:
《秋琴詠》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以及在這個安靜而凄涼的背景下,詩人對音樂的思考和體驗。詩中的景物和意象都與秋天緊密相連,展現出一種深沉的孤寂和內省。
首先,詩人描述了巖上的花朵,在月光下閃耀。這里的花朵可能是秋天的野花,它們在靜謐的夜晚中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增添了一份神秘感。隨后,詩人寫到井旁的桐樹上的露珠滴下,這是秋天涼爽的早晨,露水滴下的聲音像是一種節奏,為整首詩詞增添了音樂的元素。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在秋天時的憂思。他坐在西壁旁,擁著琴,表明他正在思考一些事情,心中有許多念想。同時,他彈奏著古老的音樂,音樂的聲音拂過紅弦,寄托著他無盡的憂愁。這里的琴是詩人表達情感的媒介,也是他內心的寄托,通過音樂的演奏,他能夠傾訴自己的思緒和情感,將內心的苦悶和憂傷一一唱盡。
詩中還描繪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山間沒有云霧,雨水飛濺,松樹在秋風中發出寒冷而清脆的聲音。這些景象與詩人的內心情感相呼應,形成一種寂寥的氛圍。最后,詩人提到魚和龍都聚集過來傾聽,天地間萬籟俱寂靜。這里的魚和龍可能象征著各種生靈,它們都被琴聲所吸引,靜靜地聆聽著。整個世界都變得靜謐,只有琴聲在其中回蕩。
《秋琴詠》以細膩的描寫和抒情的筆觸,展示了秋天的美麗和深遠的意蘊。通過對景物和音樂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寂和憂思,同時也喚起了讀者對秋天的深沉感受。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情感共鳴,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悲秋適有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qín yǒng
秋琴詠
yán huā yuè cǎi fú, jǐng tóng lù zhū dī.
巖花月彩浮,井桐露珠滴。
bēi qiū shì yǒu niàn, yōng qín zuò xī bì.
悲秋適有念,擁琴坐西壁。
gǔ yīn fú zhū xián, yī chàng qiān lǜ dí.
古音拂朱弦,一倡千慮滌。
wú yún shān yǔ fēi, sōng fēng hán xī lì.
無云山雨飛,松風寒淅瀝。
yú lóng jǐn chū tīng, wàn lài tiān dì jì.
魚龍盡出聽,萬籟天地寂。
“悲秋適有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仄韻) 去聲十七霰 (仄韻) 去聲二十九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