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耐異鄉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家可耐異鄉何”全詩
今夜雨昏山月暗,淚痕元不減金波。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寒食雨中》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雨中》是宋代詩人楊冠卿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異鄉無家可歸的人在寒食節的雨夜中的心情。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異鄉無家可歸,心情何其凄涼,
愁苦沉重無邊,思緒萬千交織。
此夜雨淋漓,山色昏暗,月光無從照亮,
淚水的痕跡似金波,卻無法減輕憂傷的波瀾。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述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在寒食節的雨夜中的心情,表達了思鄉之苦、無助之感以及對鄉愁的強烈情感。詩人通過描繪雨夜中的昏暗景象、淚水的痕跡來表達內心的悲傷和無奈,強調了異鄉漂泊帶來的孤獨和困惑。
賞析:
《寒食雨中》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詩中的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但在這首詩中,它成為了詩人思鄉之情的背景。通過暗示詩人失去了家園,被迫流亡異鄉,詩中的雨夜更加突出了詩人心境的凄涼和孤獨。雨夜中的昏暗景象和淚痕的描繪,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沉重的憂傷和無盡的思念。
這首詩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的背景。在宋代,由于戰亂和政治變革,很多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楊冠卿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這首詩表達了無家可歸者的心聲,觸動了人們對生活困境和鄉愁的共鳴。
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凄美,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將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它不僅是一首描述個人遭遇的詩篇,更是一首寄托了無數流亡者心聲的作品,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鄉愁的力量和人世間的疾苦。
“無家可耐異鄉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yǔ zhōng
寒食雨中
wú jiā kě nài yì xiāng hé, guài dǐ chóu biān wàn gǎn duō.
無家可耐異鄉何,怪底愁邊萬感多。
jīn yè yǔ hūn shān yuè àn, lèi hén yuán bù jiǎn jīn bō.
今夜雨昏山月暗,淚痕元不減金波。
“無家可耐異鄉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