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人催暮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居人催暮砧”全詩
客子倦長夜,居人催暮砧。
風梢窗紙急,月轉藥欄陰。
高枕已無睡,寒螿休苦吟。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適安旅次》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適安旅次》是楊冠卿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檻蒲行碧瘦,
林葉得紅深。
客子倦長夜,
居人催暮砧。
風梢窗紙急,
月轉藥欄陰。
高枕已無睡,
寒螿休苦吟。
中文譯文:
在檻蒲叢中行走,碧瘦的身影,
林葉變得紅得更深。
客人疲倦于長夜,
寄居之人催促打夕砧。
風從梢頭吹過窗紙,顯得急促,
月亮轉過藥欄,投下陰影。
高枕已經無法入睡,
寒螬不必苦苦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旅途中的景象,同時暗示了一種心境。詩人身處檻蒲叢中,行走的身影顯得苗條而青瘦,林葉由于秋天的到來而變得更加紅得深沉。詩中的客人因為漫長的夜晚而感到疲倦,而居住地的人則催促著敲打夕砧,表示夜晚的結束。風從梢頭吹過窗紙,表現得匆忙,而月亮則轉過藥欄,投下一片陰影。詩人躺在高枕之上,卻已無法入睡,寒螬(指蟋蟀)也不再需要進行苦苦的吟唱。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寂靜而凄涼的場景,傳達了詩人心境的無奈和孤寂。檻蒲行碧瘦、林葉得紅深的描寫,既展示了秋天的深沉和獨特美感,也隱喻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疲憊。詩中的客子和居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客人因為旅途勞頓而感到疲倦,而寄居之人卻催促著夜晚的結束,這種對時間流逝的焦慮感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不安。風梢窗紙急的描寫以及月轉藥欄陰的意象,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憂愁氛圍。詩人高枕已無睡的描述則表現了他內心的不安定和無法安寧的狀態。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刻畫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對現實的感受,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在旅途中的疲倦和孤寂,以及對歸途的期盼和無法入眠的焦慮。在這種表面簡單的描寫下,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理,引發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居人催暮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ān lǚ cì
適安旅次
kǎn pú xíng bì shòu, lín yè dé hóng shēn.
檻蒲行碧瘦,林葉得紅深。
kè zi juàn cháng yè, jū rén cuī mù zhēn.
客子倦長夜,居人催暮砧。
fēng shāo chuāng zhǐ jí, yuè zhuǎn yào lán yīn.
風梢窗紙急,月轉藥欄陰。
gāo zhěn yǐ wú shuì, hán jiāng xiū kǔ yín.
高枕已無睡,寒螿休苦吟。
“居人催暮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