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若在必中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薛收若在必中書”全詩
風回冊府三山遠,星殞郎墻一位虛。
賈誼自傷終太傅,薛收若在必中書。
哀哉埋玉今何地,卻返當年處士廬。
分類:
《挽吏部石似之》虞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吏部石似之》是宋代詩人虞儔所作的一首詩詞。請允許我對這首詩詞進行分析、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憂國囊封豈是疎,
有才無命信何如。
風回冊府三山遠,
星殞郎墻一位虛。
賈誼自傷終太傅,
薛收若在必中書。
哀哉埋玉今何地,
卻返當年處士廬。
詩意:
這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憂慮之情。詩中以官員石似之的境遇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能無法得到應有重用的悲憤之情。詩中通過吊古憂今,抒發了作者對于忠良之士得不到重用的悲憤和對官場腐敗現象的批判。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石似之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于時政的不滿和對才能被忽視的痛心。首兩句"憂國囊封豈是疎,有才無命信何如"直接點出了國家官員選拔制度的弊端,才能被埋沒,沒有得到應有的機會,對此作者深感不滿。接下來的兩句"風回冊府三山遠,星殞郎墻一位虛"通過運用景物來表達作者對于官場的失望和對于才能被冷落的失望之情,墓碑上星星熄滅,意味著才能被埋沒。接下來的兩句"賈誼自傷終太傅,薛收若在必中書"提到了歷史上的賈誼和薛收,以此來呼應自己的感慨,進一步抒發了對才能無法得到應有重用的不滿和對官場腐敗現象的批判。最后兩句"哀哉埋玉今何地,卻返當年處士廬"通過對埋沒的才能的哀嘆,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不公和社會狀況的憂慮之情。整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現實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能被埋沒和社會不公的不滿之情,詩意深沉,給人以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才能被埋沒和官場腐敗現象的批判,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和憂慮之情。通過運用景物的象征意義和歷史人物的對比,將個人的感嘆與社會現象相結合,使詩詞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薛收若在必中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lì bù shí shì zhī
挽吏部石似之
yōu guó náng fēng qǐ shì shū, yǒu cái wú mìng xìn hé rú.
憂國囊封豈是疎,有才無命信何如。
fēng huí cè fǔ sān shān yuǎn, xīng yǔn láng qiáng yī wèi xū.
風回冊府三山遠,星殞郎墻一位虛。
jiǎ yì zì shāng zhōng tài fù, xuē shōu ruò zài bì zhōng shū.
賈誼自傷終太傅,薛收若在必中書。
āi zāi mái yù jīn hé dì, què fǎn dāng nián chǔ shì lú.
哀哉埋玉今何地,卻返當年處士廬。
“薛收若在必中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