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此心生晚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被此心生晚計”全詩
曾罷雙旌瞻白日,猶將一劍許黃云。
搖窗竹色留僧語,入院松聲共鶴聞,莫被此心生晚計,鎮南人憶杜將軍。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贈李傅》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李傅》是唐代楊巨源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李傅的贊揚和追憶之情。
詩中寫到,李傅知曉朝廷公務,但他卻遮掩了自己的才華,態度堅決地投身于廣大民眾的利益。他不僅發揚光大了真誠的品質,也在為國家效力時充分展現了他的智慧和聰明才智。李傅曾經放棄了官銜和榮譽,只為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表明了他對信仰的堅守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詩中還描繪了一些景象:清晨,打開窗戶,可以看到翠綠的竹子,聽到僧人的低語;進入院子,可以聽到松樹的聲音,與鶴的鳴叫聲相伴。這些景象與李傅的品質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李傅高風亮節的敬佩與贊美。
詩的最后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放慢了自己的步伐,不要懈怠。詩中的"鎮南人"指的是杜將軍,他是唐初著名的將領,楊巨源希望人們能夠時刻銘記他的英勇和奉獻精神,不斷追求卓越。這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李傅的鼓勵和期望。
中文譯文如下: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誠在致君。
曾罷雙旌瞻白日,猶將一劍許黃云。
搖窗竹色留僧語,入院松聲共鶴聞,
莫被此心生晚計,鎮南人憶杜將軍。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李傅的贊揚和追憶之情,同時通過景物的描繪將李傅的高尚品質和道德追求與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加了詩的藝術韻味。整首詩透露出作者對高尚品質和追求的崇敬與贊美,同時也是對讀者的鼓勵和期望,希望人們能夠時刻保持對美好品質的追求,并不斷進取。
“莫被此心生晚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fù
贈李傅
zhī yīn gōng wàng yǎn néng wén, shì jī míng chéng zài zhì jūn.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誠在致君。
céng bà shuāng jīng zhān bái rì,
曾罷雙旌瞻白日,
yóu jiāng yī jiàn xǔ huáng yún.
猶將一劍許黃云。
yáo chuāng zhú sè liú sēng yǔ, rù yuàn sōng shēng gòng hè wén,
搖窗竹色留僧語,入院松聲共鶴聞,
mò bèi cǐ xīn shēng wǎn jì, zhèn nán rén yì dù jiāng jūn.
莫被此心生晚計,鎮南人憶杜將軍。
“莫被此心生晚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