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恨飛遲天欲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語恨飛遲天欲明”全詩
仁風已及芳菲節,猶向花溪鳴幾聲。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和武相公春曉聞鶯》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武相公春曉聞鶯》是楊巨源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春天黎明時分,聽到鳥兒的歡唱,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譯文:
黎明時分,鳥兒的歡唱比天空還早,可我的思念遲遲未歸。
它們無私地歌唱,似乎想把它們內心的情感,全部傾訴出來。
溫和的春風已傳達到了花朵的身上,猶如告訴它們應該迎接芳菲佳節。
在花溪邊,仍舊能聽到它們清脆的聲音,仿佛是在述說什么。
詩意:
這首詩以春天的黎明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渴望。在黎明時分,鳥兒早早地開始歌唱,它們的歌聲不僅讓人感到愉悅,還傳達了一種迫切的情感。作者由此聯想到友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春風和花朵的贊美,春風溫和地吹拂在花朵身上,告訴它們春天的佳節即將到來。作者在花溪邊聽到鳥兒的歌聲,仿佛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春天的黎明和鳥兒的歌唱,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將鳥兒的歌聲比作是它們內心情感的宣泄,給人一種真摯而樸素的感覺。同時,詩中也通過描寫春風、花朵和花溪,營造出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喜悅。整首詩字字珠璣,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和友人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愉悅和溫暖的感覺。
“語恨飛遲天欲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ǔ xiàng gōng chūn xiǎo wén yīng
和武相公春曉聞鶯
yǔ hèn fēi chí tiān yù míng, yīn qín shì sù yǒu yú qíng.
語恨飛遲天欲明,殷勤似訴有馀情。
rén fēng yǐ jí fāng fēi jié, yóu xiàng huā xī míng jǐ shēng.
仁風已及芳菲節,猶向花溪鳴幾聲。
“語恨飛遲天欲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