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云侵鬢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朔云侵鬢起”全詩
朔云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送太和公主和蕃》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太和公主和蕃》是楊巨源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路古來難,
年光獨認寒。
朔云侵鬢起,
邊月向眉殘。
蘆井尋沙到,
花門度磧看。
薰風一萬里,
來處是長安。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是描述送太和公主和蕃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北方邊疆的艱難險阻和歲月的冷寂。北方的天空云彩像朔風一樣侵蝕著人們的鬢發,月亮也像是殘缺的眉毛一樣掛在天際。詩人經過蘆葦叢和沙漠,來到花門,遠眺邊界的戈壁灘。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長安的薰風吹來,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氣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北方邊疆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通過描寫北方的自然景觀和氣候特點,詩人抒發了對遠離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朔云、邊月、蘆井、花門等形象描寫生動,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最后一句“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通過對薰風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長安故鄉的思念和歸鄉的希望。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文字簡練而意境深遠,通過描繪北方邊疆的景色和感受,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并寄托了歸鄉的愿望。這首詩詞展示了楊巨源細膩的筆觸和對家鄉的深情,是一首優秀的唐代邊塞詩作。
“朔云侵鬢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ài hé gōng zhǔ hé fān
送太和公主和蕃
běi lù gǔ lái nán, nián guāng dú rèn hán.
北路古來難,年光獨認寒。
shuò yún qīn bìn qǐ, biān yuè xiàng méi cán.
朔云侵鬢起,邊月向眉殘。
lú jǐng xún shā dào, huā mén dù qì kàn.
蘆井尋沙到,花門度磧看。
xūn fēng yī wàn lǐ, lái chù shì cháng ān.
薰風一萬里,來處是長安。
“朔云侵鬢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