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偏易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新秋偏易悲”全詩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分類:
作者簡介(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837) ,唐代文學家。漢族,字殼士。宜州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貞元七年 (791)登進士第。憲宗時,擢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出為華州刺史,拜河陽懷節度使。入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憲宗去世,為山陵使,因親吏贓污事貶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節度使鎮上。謚曰文。
《立秋日》令狐楚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立秋日》
平日本多恨,
新秋偏易悲。
燕詞如惜別,
柳意已呈衰。
事國終無補,
還家未有期。
心中舊氣味,
苦校去年時。
中文譯文:
往日的心情充滿了許多怨恨,
新秋的時候更容易感到悲傷。
燕子的歌聲好像在珍惜離別,
柳樹的意境已經顯露衰敗。
為國家做事最終沒有得到補償,
回到家中的日子還沒有確定。
心中充滿了往日的苦澀氣味,
辛苦地回憶著去年的時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令狐楚的作品,描繪了立秋時節的心情。詩人通過對平日心情和新秋心情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在秋天的時候更容易感到悲傷和憂郁。他以燕子和柳樹作為意象,形容了離別和衰敗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詩中提到為國家做事無補,還家未有期,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前途和自身命運的憂慮。無論是在國家大事還是個人生活中,都沒有得到希望中的補償和回報,這使得詩人心中充滿了過去的苦澀回憶。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舊之情。
這首詩詞的意境凄涼而憂傷,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和抒發作者內心的痛苦來表達情感。同時,詩中運用了燕子和柳樹這樣具象的意象,使詩意更具生動感和形象感。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令狐楚對社會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新秋偏易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qiū rì
立秋日
píng rì běn duō hèn, xīn qiū piān yì bēi.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yàn cí rú xī bié, liǔ yì yǐ chéng shuāi.
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
shì guó zhōng wú bǔ, huán jiā wèi yǒu qī.
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
xīn zhōng jiù qì wèi, kǔ xiào qù nián shí.
心中舊氣味,苦校去年時。
“新秋偏易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