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攪獨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花攪獨愁”全詩
寵移新愛奪,泣下故情留。
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
自憐春色罷,團扇復迎秋。
分類:
作者簡介(杜審言)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雜曲歌辭·妾薄命》杜審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曲歌辭·妾薄命
草綠長門閉,苔青永巷幽。
寵移新愛奪,泣下故情留。
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
自憐春色罷,團扇復迎秋。
中文譯文:
妾命薄弱,青草長門關上,苔蘚覆蓋寂靜的巷子。
寵愛轉移到新的情人身上,淚水為舊情所攝。
啼鳥驚醒了殘留的夢,飛舞的花朵擾亂了獨自憂愁的心緒。
自憐春日已結束,手持團扇迎接著秋天。
詩意和賞析:
《妾薄命》是唐代女詩人杜審言的作品,詩人表達了妾的無奈和苦惱之情。詩的開頭描述了長門院子的景象,通過對草綠長門和苔青永巷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寂靜而幽暗的氛圍,猶如妾被囚禁在黯淡無光的環境中。接下來,詩人抱怨寵愛的轉移和新情人的侵占,以及自己在面對這個變故時所流下的眼淚。啼鳥和飛花的形象被描繪得生動而凄涼,進一步增加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悲傷。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無奈接受現實,春天已經過去,僅能用團扇迎接秋天的到來。
這首詩旨在抒發詩人作為妾的身份所帶來的痛苦和不幸。詩中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抒發相結合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無奈、憂傷和對愛情的無奈和無力抵抗。整首詩以封建社會下女性地位低下、命運被束縛的狀況作為背景,展現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困境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無情與自己命運的無奈和無力抵抗之情。
“飛花攪獨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qiè bó mìng
雜曲歌辭·妾薄命
cǎo lǜ cháng mén bì, tái qīng yǒng xiàng yōu.
草綠長門閉,苔青永巷幽。
chǒng yí xīn ài duó, qì xià gù qíng liú.
寵移新愛奪,泣下故情留。
tí niǎo jīng cán mèng, fēi huā jiǎo dú chóu.
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
zì lián chūn sè bà, tuán shàn fù yíng qiū.
自憐春色罷,團扇復迎秋。
“飛花攪獨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