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披故絮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披故絮裘”全詩
春風今已半,地域況南頭。
次第農耕動,侵尋花事休。
浮生有過鳥,歸計欠沉牛。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二月十二日雨寒》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十二日雨寒》是宋代詩人趙蕃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雨寒的二月十二日的景象,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與感慨。
詩中描述了重設匡爐火、還披故絮裘的場景。匡爐火是用來烤火取暖的爐子,而絮裘則是指用廢棄的絨衣填充的衣物。這些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寒冷天氣的應對,以及對物品的節儉利用。
隨后,詩人提到了春風已經吹過一半,地域況南頭。這里春風的到來象征著生機和希望,而南頭則是指南方的地方。通過這種對春風和地域的描繪,詩人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地域的變化。
接下來的句子中,詩人描述了農耕的進行和花事的盡頭。這里農耕動指農民們開始忙碌的農耕工作,而花事則指春天的花草盛開。通過對農耕和花事的描寫,詩人展示了生活的循環和季節的更迭。
最后兩句"浮生有過鳥,歸計欠沉牛",以寓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的思考。浮生有過鳥指人生如夢似幻,猶如飛鳥一般短暫。而歸計欠沉牛則表達了對于回歸平凡生活的思念和渴望,沉牛是指沉重的耕牛。通過這兩句詩,詩人對于人生的虛幻和對平凡生活的向往進行了表達。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二月十二日雨寒的景象,通過對寒冷天氣、春風、農耕和花事的描寫,展示了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同時,詩人還通過隱喻的方式表達了對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平凡生活的向往。整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調,傳達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還披故絮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shí èr rì yǔ hán
二月十二日雨寒
zhòng shè kuāng lú huǒ, hái pī gù xù qiú.
重設匡爐火,還披故絮裘。
chūn fēng jīn yǐ bàn, dì yù kuàng nán tóu.
春風今已半,地域況南頭。
cì dì nóng gēng dòng, qīn xún huā shì xiū.
次第農耕動,侵尋花事休。
fú shēng yǒu guò niǎo, guī jì qiàn chén niú.
浮生有過鳥,歸計欠沉牛。
“還披故絮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