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山三載兩遭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住山三載兩遭荒”全詩
道人高絕但危坐,山魈野虎皆趨拱。
住山三載兩遭荒,侍者餓損扶參堂。
沿村索米未為恥,莫令木魚化龍鐘透水。
分類:
《明覺寺》葉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明覺寺》是宋代詩人葉適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明覺寺的景色和作者在這里修行的經歷。下面是《明覺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山尖頭海潮涌,
九月天雪山葉重。
道人高絕但危坐,
山魈野虎皆趨拱。
住山三載兩遭荒,
侍者餓損扶參堂。
沿村索米未為恥,
莫令木魚化龍鐘透水。
譯文:
云山的尖峰上波濤洶涌,
九月里天上雪花紛紛飄揚。
道士高高坐在危峰之上,
山魈和野虎都向他臣服。
住在山中三載兩次經歷荒年,
侍者饑餓,依然輔佐在參堂。
雖然向村子索米感到羞恥,
但絕不讓木魚變成龍鐘透出水。
詩意和賞析:
《明覺寺》通過描繪山中景色和作者的修行經歷,表達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境地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云山和海潮象征著壯麗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山峰的雄偉和波濤的浩大,給人以壯觀的視覺感受。九月的天空下雪,增添了一絲寒冷和凄美,使人對季節的變遷有了深刻的感受。
道人高絕但危坐,表現了作者的高遠境界和超然態度。他獨自坐在危峰之上,遠離塵世的紛擾,把自己置于一個與世隔絕的境地。山魈和野虎趨拱,顯示了作者的修行功力和內在的力量,使得兇猛的野獸也對他心生敬畏。
詩中也揭示了修行的艱辛和困苦。作者住在山中三年,兩次經歷荒年,他的侍者也因饑餓而瘦弱。這表明修行之路并不平坦,需要付出艱辛和犧牲。作者索取村中的米食,雖然感到羞恥,但他強調不要讓木魚(念佛時擊打的木魚)變成龍鐘透出水,暗示不要讓修行追求功名利祿,以免迷失初心。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山中景色和修行經歷,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個人境遇的描繪,傳達了深邃的哲理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境地,提醒人們在追求修行的同時保持初心,不被功名利祿所迷惑。
“住山三載兩遭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jué sì
明覺寺
yún shān jiān tóu hǎi cháo yǒng, jiǔ yuè tiān xuě shān yè zhòng.
云山尖頭海潮涌,九月天雪山葉重。
dào rén gāo jué dàn wēi zuò, shān xiāo yě hǔ jiē qū gǒng.
道人高絕但危坐,山魈野虎皆趨拱。
zhù shān sān zài liǎng zāo huāng, shì zhě è sǔn fú cān táng.
住山三載兩遭荒,侍者餓損扶參堂。
yán cūn suǒ mǐ wèi wèi chǐ, mò lìng mù yú huà lóng zhōng tòu shuǐ.
沿村索米未為恥,莫令木魚化龍鐘透水。
“住山三載兩遭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