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徂京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徂京師”全詩
我不如,水東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
日復日,夜復夜。
三年不見汝,使我鬢發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
我不如,水東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緡魚于淵。
我徂京師,不遠其還。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河之水,去悠悠。
我不如,水東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
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
日復日,夜復夜。
三年不見汝,
使我鬢發未老而先化。
河之水,悠悠去。
我不如,水東注。
我有孤侄在海浦,
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采蕨于山,緡魚于淵。
我徂京師,不遠其還。
詩詞的中文譯文:
河水流淌,去得那么悠長。
我不能像水一樣,向東流去。
我有一個孤苦的侄子,身在海邊,
三年未曾見面,使我憂慮不安。
日復一日,夜復一夜。
三年不見你,
使我鬢發未老就先變白。
河水悠然流去。
我不能像水一樣,東注大海。
我有一個孤苦的侄子,身在海濱,
三年未曾見面,使我心中痛苦。
在山中采摘蕨菜,在深淵中捕魚。
我前往京師,但不久就會返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韓愈對遠離家鄉的孤苦侄子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河水象征著時間的流逝,而韓愈則感嘆自己無法像水一樣自由地流動。他的侄子在海邊孤苦,三年未曾見面,使他感到憂慮和痛苦。詩中的"鬢發未老而先化"和"心苦"表達了他對侄子安危的擔憂,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年老之感。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離開家鄉前的生活。他在山中采摘蕨菜,捕魚于深淵,展示了他樸素而勤勞的生活態度。最后,他提到自己前往京師,但強調他不會遠離家鄉太久,暗示他會盡快返回。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韓愈對親人的牽掛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通過對河水和侄子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面對時光流轉的無奈和對家庭的深情厚意。這首詩既展現了作者對親情的真摯情感,也反映了他對家鄉和平凡生活的向往。
“我徂京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ī shuǐ èr shǒu jì zǐ zhí lǎo chéng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hé zhī shuǐ, qù yōu yōu.
河之水,去悠悠。
wǒ bù rú, shuǐ dōng liú.
我不如,水東流。
wǒ yǒu gū zhí zài hǎi zōu,
我有孤侄在海陬,
sān nián bú jiàn xī shǐ wǒ shēng yōu.
三年不見兮使我生憂。
rì fù rì, yè fù yè.
日復日,夜復夜。
sān nián bú jiàn rǔ,
三年不見汝,
shǐ wǒ bìn fà wèi lǎo ér xiān huà.
使我鬢發未老而先化。
hé zhī shuǐ, yōu yōu qù.
河之水,悠悠去。
wǒ bù rú, shuǐ dōng zhù.
我不如,水東注。
wǒ yǒu gū zhí zài hǎi pǔ,
我有孤侄在海浦,
sān nián bú jiàn xī shǐ wǒ xīn kǔ.
三年不見兮使我心苦。
cǎi jué yú shān, mín yú yú yuān.
采蕨于山,緡魚于淵。
wǒ cú jīng shī,
我徂京師,
bù yuǎn qí hái.
不遠其還。
“我徂京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