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入鳥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徙入鳥臺”全詩
一從辭墨綬,三徙入鳥臺。
記動時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榮頻出綍,晚遇有馀哀。
分類: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曹彥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是宋代曹彥約所作的一首詩詞。它描述了李舍人離開修史之職,多次遷徙,最終辭官歸隱的情景。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丁未年間,慈恩盛世,李舍人從容地來到這里。
一直從事修史之職,后來三次遷徙到鳥臺。
回憶起這段時光,心情才能變得美好,可如今他帶著衡器離去卻再也不會回來。
恩澤與榮華頻繁而來,但晚年卻遭遇了許多不幸之事。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李舍人的經歷,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象和李舍人個人的遭遇。丁未年間,是指宋徽宗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慈恩盛世,意味著社會繁榮、國泰民安。然而,李舍人雖然在這個盛世中從容地來到故殿修史,但他卻多次遷徙,最終放棄了官職,選擇了隱居。這反映了當時官場的殘酷和不穩定性。
詩中提到的衡器是指衡門,它象征著權力和地位。李舍人離開時帶著衡器,意味著他不再追求權力和地位,選擇了遠離塵囂的生活。恩榮頻出綍,晚遇有馀哀,描述了李舍人晚年的遭遇,盡管曾經享受過榮華富貴,但晚年卻遭遇了不幸和悲哀。這呼應了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轉變。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李舍人的命運轉折和人生抉擇。詩人通過描繪李舍人的經歷,表達了對官場的不滿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李舍人在盛世中追求功名,但最終選擇了離開,回歸本心。詩詞通過對李舍人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權力與地位的反思,以及對于追求內心真正追求的呼喚。
詩中運用了一些象征意象,如慈恩盛世、衡器、恩榮和晚遇有馀哀等,使詩意更加深遠。通過對比,詩人將社會的榮華富貴與個人的幸福和心靈追求對立起來,讓人們思考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李舍人的命運描寫,寄托了作者對于人生的獨特感悟。這種感悟超越了時代和個人的局限,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普遍的藝術價值和人生意義。
“三徙入鳥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diàn zhuàn xiū shǐ lǐ shè rén wǎn zhāng èr shǒu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
dīng wèi cí ēn shèng, cóng róng zuì hòu lái.
丁未慈恩盛,從容最后來。
yī cóng cí mò shòu, sān xǐ rù niǎo tái.
一從辭墨綬,三徙入鳥臺。
jì dòng shí fāng hǎo, chí héng qù bù huí.
記動時方好,持衡去不回。
ēn róng pín chū fú, wǎn yù yǒu yú āi.
恩榮頻出綍,晚遇有馀哀。
“三徙入鳥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