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見恒咨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見恒咨嗟”全詩
今來不復飲,每見恒咨嗟。
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
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晚菊》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菊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今來不復飲,每見恒咨嗟。
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
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
詩詞中文譯文:
晚秋時節,年輕的時候,我喝酒時興奮地去看菊花。
如今不再喝酒,每次見到菊花卻感到悲傷。
我站在花叢中采摘滿了手,一路上逐個帶回家。
這個時候無人能夠與我交談,我不知道該如何撫摸我的憂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年輕時充滿活力,熱衷于品味和欣賞菊花的場景。當他回首往事,回憶起那個熱愛飲酒的年輕人時,他感到了歲月的無情和自己的漸漸衰老。他不再能夠像年輕時那樣毫無顧忌地飲酒,同時也意識到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流失。每次看到菊花時,他都感到無法言表的悲傷,仿佛這些花朵在訴說著光陰的匆匆流逝。作者展示了歲月的變遷和對逝去年華的回憶之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菊花和對年輕時充滿活力的描繪,表達了對年華逝去的感慨和對時間流逝的思考。通過年輕時喝酒與看菊花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緒,展示了詩人對時間的深刻思考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一種深思熟慮、感慨萬千的感覺。
“每見恒咨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jú
晚菊
shào nián yǐn jiǔ shí, yǒng yuè jiàn jú huā.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jīn lái bù fù yǐn, měi jiàn héng zī jiē.
今來不復飲,每見恒咨嗟。
zhù lì zhāi mǎn shǒu, xíng xíng bǎ guī jiā.
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
cǐ shí wú yǔ yǔ, qì zhì nài bēi hé.
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
“每見恒咨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