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摹雖巧何足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規摹雖巧何足夸”全詩
欲將層級壓籬落,未許波瀾量斗石。
規摹雖巧何足夸,景趣不遠真可惜。
長令人吏遠趨走,已有蛙黽助狼藉。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河南令舍池臺》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南令舍池臺》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河南令舍池臺
灌池才盈五六丈,
筑臺不過七八尺。
欲將層級壓籬落,
未許波瀾量斗石。
規摹雖巧何足夸,
景趣不遠真可惜。
長令人吏遠趨走,
已有蛙黽助狼藉。
中文譯文:
在河南的官舍中,有一個池塘和一座平臺。
池塘雖然不大,只有五六丈長,
而平臺只有七八尺高。
雖然我想將池塘平整到與平臺齊平,
但是沒有允許池水起浪,量度水深的石頭。
雖然我設計的規劃精巧,但也不足夸耀,
這里的景致雖然不遠,卻令人惋惜。
長久以來,官吏們遠離這里,很少光顧,
已經有青蛙和黽蟲助長了荒草叢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河南官舍中被忽視和荒廢的池塘和平臺。詩人韓愈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對這個景觀的遺憾和無奈之情。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池塘和平臺的大小,池塘只有五六丈長,平臺只有七八尺高,顯得相對較小。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愿望,他希望將池塘的水面平整到與平臺齊平,但是又不能讓水波起浪,以至于無法測量水的深度。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在平凡的景致中追求平衡和和諧,但是受到了限制和約束。
詩的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這個景觀的評價。他認為自己設計的規劃雖然精巧,但是并不值得夸耀。盡管這里的景致并不遙遠,但是卻令人感到遺憾和惋惜,因為這個地方已經被荒廢和忽視了很久,沒有人來欣賞和維護。
整首詩通過對池塘和平臺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于環境的關注和對于人們對自然的忽視與破壞的批評。詩中的景觀被視為一種象征,代表了社會的冷漠和對美的麻木。詩人通過對這一場景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于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漠視和對美的追求的無奈之情。
“規摹雖巧何足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nán lìng shě chí tái
河南令舍池臺
guàn chí cái yíng wǔ liù zhàng, zhù tái bù guò qī bā chǐ.
灌池才盈五六丈,筑臺不過七八尺。
yù jiāng céng jí yā lí luò,
欲將層級壓籬落,
wèi xǔ bō lán liàng dòu shí.
未許波瀾量斗石。
guī mó suī qiǎo hé zú kuā, jǐng qù bù yuǎn zhēn kě xī.
規摹雖巧何足夸,景趣不遠真可惜。
zhǎng lìng rén lì yuǎn qū zǒu, yǐ yǒu wā miǎn zhù láng jí.
長令人吏遠趨走,已有蛙黽助狼藉。
“規摹雖巧何足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