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皓終扶漢鼎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商皓終扶漢鼎顛”全詩
魯生力破秦儀陋,商皓終扶漢鼎顛。
隱者寧無人禮義,武陵獨匪我山川。
若將此地為真有,亂我彝倫六百年。
分類:
《題桃源圖》魏了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桃源圖》是宋代文學家魏了翁的作品。這首詩以桃源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為:
伏勝高堂書已出,竇公制氏樂猶傳。
魯生力破秦儀陋,商皓終扶漢鼎顛。
隱者寧無人禮義,武陵獨匪我山川。
若將此地為真有,亂我彝倫六百年。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桃源這個理想的世界展開,詩人通過描繪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現實社會的不公與混亂,表達了他對現狀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向往。
賞析:
首句提到伏勝、竇公,暗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他們的書籍和樂譜雖然已經流傳下來,但是他們所追求的道德和美好的社會秩序卻沒有得到實現。接著,詩人描繪了魯生和商皓,他們雖然力圖改變社會的陋規,但最終卻未能扭轉歷史的命運。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隱士和武陵山的贊揚。隱者不追求名利,遠離社會的虛偽,而武陵山則被視為純凈的自然之地,沒有被社會的亂象所侵蝕。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理想桃源世界的向往,他希望這樣一個純凈、和諧、公正的世界能夠真實存在。然而,歷史的殘酷和現實的困境使得這個理想的世界無法成為現實,彝倫(指古代彝族人)已經經歷了六百年的混亂和動蕩。
整首詩將歷史人物和現實社會的不公揉合在一起,通過對理想世界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一個美好社會的向往。它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呈現了一種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和對現實的批判,具有濃厚的社會意識和思想深度。
“商皓終扶漢鼎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táo yuán tú
題桃源圖
fú shèng gāo táng shū yǐ chū, dòu gōng zhì shì lè yóu chuán.
伏勝高堂書已出,竇公制氏樂猶傳。
lǔ shēng lì pò qín yí lòu, shāng hào zhōng fú hàn dǐng diān.
魯生力破秦儀陋,商皓終扶漢鼎顛。
yǐn zhě níng wú rén lǐ yì, wǔ líng dú fěi wǒ shān chuān.
隱者寧無人禮義,武陵獨匪我山川。
ruò jiāng cǐ dì wéi zhēn yǒu, luàn wǒ yí lún liù bǎi nián.
若將此地為真有,亂我彝倫六百年。
“商皓終扶漢鼎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