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論外服與王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寧論外服與王朝”全詩
隨事提撕民受賜,寧論外服與王朝。
分類:
《滬帥曹太博生日四首》魏了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滬帥曹太博生日四首》
譯文:
十年過去,我從未改變過風采,
百年來,我從未拉開過弓弦。
隨著時事的更迭,我辛勤地侍奉國家,
豈會去考慮外邦的服從與朝廷的威嚴。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魏了翁所作的《滬帥曹太博生日四首》。詩人以曹太博的生日為題材,借此反映了自己作為一位忠臣的堅定態度和對國家的忠誠。詩中表達了詩人的忠誠之心,他在十年的歲月中從未改變過自己的風采,百年來也從未拉開過弓弦,暗示自己始終為國家保家衛國而戰。詩人表示,他將隨著時代的變遷,盡心盡力地履行自己作為一名臣子的責任,不會去考慮服從外國勢力或迎合朝廷權勢的行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忠誠和國家的承諾,展現了忠臣的堅定與自豪。詩中的"十年更瑟不曾調"和"百載張弓未肯弨",以強烈的對比手法,展現了詩人在堅守崗位上的恒心和毫不動搖的信念。詩人通過"隨事提撕民受賜,寧論外服與王朝"的表述,表明他對國家利益的關心遠超過個人的私利,不會屈服于外邦勢力或權力斗爭。這種堅定的忠誠精神令人欽佩,也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期望。
這首詩通過簡短的文字,表達出了忠誠、堅定和信仰的主題,展現了忠臣的崇高情懷。它提醒人們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應當保持忠誠和正義的立場,始終為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著想。同時,詩中所蘊含的對國家和民族的關懷和責任感也引發人們對忠誠、奉獻和愛國情懷的思考。
“寧論外服與王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ù shuài cáo tài bó shēng rì sì shǒu
滬帥曹太博生日四首
shí nián gèng sè bù céng diào, bǎi zài zhāng gōng wèi kěn chāo.
十年更瑟不曾調,百載張弓未肯弨。
suí shì tí sī mín shòu cì, níng lùn wài fú yǔ wáng cháo.
隨事提撕民受賜,寧論外服與王朝。
“寧論外服與王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