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載鶴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漁舟載鶴還”全詩
棄官從早歲,買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漁舟載鶴還。
待予歸舊里,又得到柴關。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題信州趙昌甫林居》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信州趙昌甫林居》是徐照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題信州趙昌甫林居》
譜按江西派,
聲名過浙間。
棄官從早歲,
買屋向深山。
文集通僧借,
漁舟載鶴還。
待予歸舊里,
又得到柴關。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徐照的朋友趙昌甫在信州林居為題材,表達了對趙昌甫的敬佩和對深山幽靜生活的向往。
詩的前兩句“譜按江西派,聲名過浙間”,描繪了趙昌甫在江西的名聲遠播,超越了浙江地區。這里的“江西派”指的是文人墨客的流派或風格,說明趙昌甫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
接下來的兩句“棄官從早歲,買屋向深山”,描述了趙昌甫年輕時放棄官職,選擇了隱居在深山中的生活。這表現出作者對趙昌甫追求內心自在和遠離塵囂的態度的贊賞。
接著的兩句“文集通僧借,漁舟載鶴還”,描繪了趙昌甫游山玩水,與僧人交流,借閱文集,以及乘船載著鶴歸來的情景。這一描寫營造出深山幽靜、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境。
最后兩句“待予歸舊里,又得到柴關”,表達了作者期待與趙昌甫再次相聚,回到故鄉的心情。其中的“柴關”指的是柴桑關,暗示了作者與趙昌甫相逢的喜悅和重逢的期盼。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趙昌甫的隱居生活和與自然的親近,表達了作者對趙昌甫堅持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的敬佩之情,并通過對歸鄉與重逢的期待,表達了對友誼和情感的珍視。同時,這首詩的意境清新自然,展現了宋代文人對山水田園的熱愛和向往,傳達了追求心靈自由與寧靜的人生態度。
“漁舟載鶴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xìn zhōu zhào chāng fǔ lín jū
題信州趙昌甫林居
pǔ àn jiāng xī pài, shēng míng guò zhè jiān.
譜按江西派,聲名過浙間。
qì guān cóng zǎo suì, mǎi wū xiàng shēn shān.
棄官從早歲,買屋向深山。
wén jí tōng sēng jiè, yú zhōu zài hè hái.
文集通僧借,漁舟載鶴還。
dài yǔ guī jiù lǐ, yòu dé dào chái guān.
待予歸舊里,又得到柴關。
“漁舟載鶴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