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無如意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恨無如意事”全詩
恨無如意事,懶乞送行詩。
帝陌喧車馬,王門守鹿貔。
何時借僧榻,切勿負幽期。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寄翁靈舒》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翁靈舒》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游遠令人瘦,
思君甚渴饑。
恨無如意事,
懶乞送行詩。
帝陌喧車馬,
王門守鹿貔。
何時借僧榻,
切勿負幽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徐照在離別之際的思念之情。徐照在遠離的旅途中感到疲憊和饑渴,而且內心充滿了對君主不能如愿以償的遺憾。他感到自己懶散無為,無心寫下離別的詩篇。徐照對于這個喧囂的世界感到厭倦,希望有一天能夠尋找到一個寧靜的地方,與僧人一起休憩,但同時也警告自己不要辜負與君子約定的幽會時光。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徐照游歷途中的心境和情感。他將自己遠離家鄉、思念之情和對世事不如意的憤懣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離別時的復雜情感。詩中既有游歷過程中的辛勞疲憊,又有對君主政治不如意的失望,以及對未能如愿以償的遺憾之情。詩人的內心狀態在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在最后兩句中,徐照表達了對尋求寧靜和幽會的渴望,同時也警告自己不要辜負這份珍貴的約定。這種對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追求,使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意和哲理。
總的來說,《寄翁靈舒》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明確的表達,描繪了徐照游歷途中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對世事的失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都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使人讀來心生共鳴。
“恨無如意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ēng líng shū
寄翁靈舒
yóu yuǎn lìng rén shòu, sī jūn shén kě jī.
游遠令人瘦,思君甚渴饑。
hèn wú rú yì shì, lǎn qǐ sòng xíng shī.
恨無如意事,懶乞送行詩。
dì mò xuān chē mǎ, wáng mén shǒu lù pí.
帝陌喧車馬,王門守鹿貔。
hé shí jiè sēng tà, qiē wù fù yōu qī.
何時借僧榻,切勿負幽期。
“恨無如意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