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來天際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來天際水”全詩
流來天際水,截斷世間塵。
鴉宿腥林徑,龍歸損塔輪。
卻疑成片石,曾坐謝公身。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題江心寺》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江心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徐照。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心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佛教文化和修行境界的思考和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兩座寺廟今已合二為一,
僧侶中有很多外國人。
江水從遠處流來,延伸至天際,
將世俗的塵埃一分為二。
烏鴉在散發著腥味的林徑上棲宿,
龍回歸后,塔輪逐漸破損。
我不禁懷疑這些石頭是否曾經是一片,
曾經承載過謝公的身影。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江心寺展開。江心寺是一座佛教寺廟,由于種種原因,與另外一座寺廟合并為一座。詩詞中提到,寺廟中的僧侶有許多來自外國的人,這反映了寺廟的開放性和吸引力。
通過描繪江水從遠處流來,流至天際,詩人以水的形象來象征佛教的智慧和純凈,將其與塵埃俗世隔開,表達了對佛教修行境界的美好向往。
詩詞中的烏鴉棲宿在腥味四溢的林徑上,龍回歸后,塔輪逐漸破損,這些描寫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也表達了對寺廟的歷史滄桑的思考。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懷疑片石是否曾經是一整塊,是否曾經承載過謝公的身影。這表達了對歷史的懷疑和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謝公這位歷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意象展現了江心寺的景象,同時通過對自然和歷史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佛教文化和修行境界的贊美和思考。通過詩詞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江心寺的場景,使人們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流來天際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iāng xīn sì
題江心寺
liǎng sì jīn wèi yī, sēng duō wài guó rén.
兩寺今為一,僧多外國人。
liú lái tiān jì shuǐ, jié duàn shì jiān chén.
流來天際水,截斷世間塵。
yā sù xīng lín jìng, lóng guī sǔn tǎ lún.
鴉宿腥林徑,龍歸損塔輪。
què yí chéng piàn shí, céng zuò xiè gōng shēn.
卻疑成片石,曾坐謝公身。
“流來天際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