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置一庵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置一庵居”全詩
已成重閣在,別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師南北去,近日各無書。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是宋代徐照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發白髭須,
老僧已經八十多歲。
他已在山上建起了重重閣樓,
又建起了一座僧房。
他的客人喜歡品茗,
小僧們則不必吃素養寒。
我的小師弟南北離去,
最近的日子里都沒有消息。
這首詩詞以自然、淡泊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僧人的生活。作者通過描述老僧的白發、白胡子和八十多歲的年齡,展現了他的悠閑和安詳。老僧在雁蕩山上已經建起了多層的閣樓,以及一座僧房,顯示出他在佛法修行的同時也專心致志地修建寺廟。客人們喜歡在這里品茗,而年幼的僧人們則不需要忍受寒冷,可以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然而,作者提到自己的小師弟已經離開了,而近日卻沒有收到他的消息,暗示了時光流轉、人事無常的主題。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傳達了對生活的淡泊和對時光的感慨。老僧的生活雖然簡樸,但卻充滿了寧靜與自在。他在山上修行,修建寺廟,并以茶待客,展現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與喜舍之心。然而,作者通過提到小師弟的離去和消息缺失,增添了一絲離愁別緒,呼應了人生無常的主題。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平淡的文字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常態,既有人情世故,又有禪宗的超脫與隱逸,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余地。
“別置一庵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yàn dàng shān bā shǒu zèng dōng ān yuē gōng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
bái fà bái zī xū, sēng nián bā shí yú.
白發白髭須,僧年八十余。
yǐ chéng zhòng gé zài, bié zhì yī ān jū.
已成重閣在,別置一庵居。
kè xǐ féng jiān míng, tóng hán miǎn guàn shū.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xiǎo shī nán běi qù, jìn rì gè wú shū.
小師南北去,近日各無書。
“別置一庵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