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留一面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留一面空”全詩
寸窺橫嶂綠,圓透夕陽紅。
僧定遺人世,猿藏畏雪風。
卻憐黃太史,不至雁山中。
分類:
作者簡介(徐照)
徐照(?~1211)南宋詩人。字道暉,一字靈暉,自號山民,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終身,以詩游士大夫間,行跡扁及今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地。寧宗嘉定四年卒。徐照是“永嘉四靈”之一,其詩宗姚合、賈島,題材狹窄,刻意煉字煉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寫道:“吟有好懷忘瘦苦”,可見苦吟情狀。據葉適說,他是“四靈”中首先反對江西派而提倡晚唐詩的詩人。徐照有《促促詞》,通過農民與小吏的勞逸悲歡對比來揭露社會不平,有張籍、王建樂府詩意味,被不少選本選錄。但他主要寫近體詩,五律尤多。徐照一生有三種愛好:嗜苦茗、游山水、喜吟詠。死后朋友出錢為他安葬。
《題淡巖》徐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淡巖》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簡練的筆觸描繪了淡巖的景致,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贊美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譯文:
一塊石頭高聳入云,只留下一面空白。
寸步間窺見橫臥的青山,透過石壁映照著夕陽的紅色。
僧人離世后留下了這座山,猿猴躲藏在這里躲避寒冷的風雪。
然而,卻憐惜起黃太史來,他未曾來到這雁山之中。
詩意:
《題淡巖》通過描繪一塊高聳入云的石頭,表達了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這塊石頭頂部空白,給人以無限遐想和想象的空間。詩人通過石壁之間的窺視,欣賞到遙遠的青山和夕陽的美麗景色,展示了人與自然的交融與共生。詩中提到僧人和猿猴,暗示著人類對自然的依存和畏懼。最后,詩人憐惜起了黃太史,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思念和敬意,同時也意味著自己未能親臨此地的遺憾之情。
賞析:
《題淡巖》以簡潔明快的筆觸勾勒出山水的壯麗景色,展示了自然的恢弘和人類的微小。通過對石頭、青山、夕陽等元素的描繪,詩人創造了一種壯美、寂靜、安寧的意境。石頭高聳入云,給人以巨大的壓迫感,而頂部的空白則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通過寸步間的窺視,詩人將大自然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仿佛親臨其境。詩中的僧人和猿猴則象征著對自然的敬畏和依存,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最后,黃太史的提及,則給詩篇增添了一絲遺憾和思念之情,使整首詩更具情感共鳴。
《題淡巖》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具象的描寫,將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它展現了宋代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深思,傳遞了一種對宏大自然的敬畏和對歷史人物的懷念之情。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內涵,成為宋代山水詩的佳作之一。
“惟留一面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dàn yán
題淡巖
yī shí gāo qiān chǐ, wéi liú yī miàn kōng.
一石高千尺,惟留一面空。
cùn kuī héng zhàng lǜ, yuán tòu xī yáng hóng.
寸窺橫嶂綠,圓透夕陽紅。
sēng dìng yí rén shì, yuán cáng wèi xuě fēng.
僧定遺人世,猿藏畏雪風。
què lián huáng tài shǐ, bù zhì yàn shān zhōng.
卻憐黃太史,不至雁山中。
“惟留一面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