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憐無問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憐無問者”全詩
風霜鴟殿古,金碧貝函塵。
物本由成數,人言不壞身。
卻憐無問者,遺跡竟成陳。
分類:
《四安焚惠藏殿》劉學箕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安焚惠藏殿》是宋代劉學箕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議論抒懷的方式表達了對歷史滄桑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詩詞中提到的"四安焚惠藏殿"是指寶相寺的殿宇。詩詞以劫火無法焚燒寶相寺的殿宇為開篇,表達了這座古老建筑的堅固和不朽之處。接著詩人描述了空中轉動的法輪,法輪在佛教中象征著智慧和教誨,通過此景象,詩人意味深長地表達了歷史的循環和佛法的傳承。
詩詞中還描繪了風霜侵蝕下的古老鴟殿,這里所指的鴟殿是建筑中的一種形式,古老而莊嚴。金碧貝函塵則形容了殿宇的金碧輝煌,但也透露出歲月的侵蝕和塵埃的沉積。這些描寫傳遞了歲月更迭、歷史積淀的感觸。
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物是由成數的觀點,指出世間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發展和衰敗規律。雖然人們口口相傳,但無法阻止歲月對身體的摧殘。這種對人事無常的理解,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思考。
最后,詩詞中提到了憐惜那些無人問津的事物和遺跡,它們最終會淪為塵土中的陳跡。這里也有一種對遺跡變成陳跡的遺憾和無奈之情。整首詩詞通過對古老建筑、歷史變遷和人事無常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歷史滄桑和人生百態的感慨和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議論抒懷的手法,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歷史滄桑和人世無常的思考。通過對古老建筑、法輪等象征性意象的運用,詩詞蘊含著對歷史的敬仰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整體上氣韻清逸,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思和撫慰之感。
“卻憐無問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ān fén huì cáng diàn
四安焚惠藏殿
jié huǒ bù néng fén, kōng zhōng zhuǎn fǎ lún.
劫火不能焚,空中轉法輪。
fēng shuāng chī diàn gǔ, jīn bì bèi hán chén.
風霜鴟殿古,金碧貝函塵。
wù běn yóu chéng shù, rén yán bù huài shēn.
物本由成數,人言不壞身。
què lián wú wèn zhě, yí jī jìng chéng chén.
卻憐無問者,遺跡竟成陳。
“卻憐無問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