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松蘿鎖翠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門外松蘿鎖翠陰”全詩
涉海八龍朝出洞,隔山群鹿夜歸林。
琪花過雨溪風澹,玉樹籠煙壁月沈。
三十六壇鐘鼓寂,云璈聲接步虛音。
分類:
《宿大慈山悟真觀》劉學箕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大慈山悟真觀》是劉學箕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大慈山悟真觀
終南道士學彈琴,
門外松蘿鎖翠陰。
涉海八龍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歸林。
琪花過雨溪風澹,
玉樹籠煙壁月沈。
三十六壇鐘鼓寂,
云璈聲接步虛音。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終南道士在大慈山悟真觀宿住的情景。詩中以自然景物和道教意象為基調,展示了山林寂靜、清幽的美感。
詩中首先描述了道士學琴的情景,他身處在大慈山悟真觀的門外,松蘿環繞,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翠綠色陰影。接著,描繪了大慈山的景色,道士看到了八條巨龍從洞中出來,象征著山林中蘊藏的神秘力量。同時,道士隔山遠望,看到一群鹿在夜晚回歸林間,增添了一絲寧靜和野趣。
接下來的描寫聚焦在自然景物中的瑣碎細節上,琪花在雨中經過溪流,風輕柔而寧靜。玉樹被薄霧籠罩,月亮也逐漸沉沒在壁上的煙霧中。這些描寫通過獨特的意象和細膩的氛圍,表達了山林的靜謐和寧靜。
最后兩句描述了大慈山悟真觀內的景象。三十六壇鐘鼓靜默無聲,沒有人敲擊,只有虛幻的云璈聲音回蕩在虛空中,這種寂靜與虛幻的音樂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
整首詩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通過山林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幽深和超脫塵世的向往。同時,詩中道士學琴和大慈山的描繪,也傳遞出了對于道教修行和自然力量的崇尚。整體而言,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超然的感覺,讓人沉浸在山林與音樂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道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門外松蘿鎖翠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dà cí shān wù zhēn guān
宿大慈山悟真觀
zhōng nán dào shì xué tán qín, mén wài sōng luó suǒ cuì yīn.
終南道士學彈琴,門外松蘿鎖翠陰。
shè hǎi bā lóng cháo chū dòng, gé shān qún lù yè guī lín.
涉海八龍朝出洞,隔山群鹿夜歸林。
qí huā guò yǔ xī fēng dàn, yù shù lóng yān bì yuè shěn.
琪花過雨溪風澹,玉樹籠煙壁月沈。
sān shí liù tán zhōng gǔ jì, yún áo shēng jiē bù xū yīn.
三十六壇鐘鼓寂,云璈聲接步虛音。
“門外松蘿鎖翠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