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去時方得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子去時方得月”全詩
始從谷里看修行,卻向水濱逢麗人。
客子去時方得月,嶺猿啼后便無春。
鳳凰欲下簫聲緊,狼籍瀛洲萬斛塵。
分類:
《梅谷》周文璞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梅谷》是宋代詩人周文璞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梅谷
蠔焰云頭玉雪身,
緩行微詠岸烏巾。
始從谷里看修行,
卻向水濱逢麗人。
客子去時方得月,
嶺猿啼后便無春。
鳳凰欲下簫聲緊,
狼籍瀛洲萬斛塵。
詩詞以梅谷為題,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感悟和思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梅谷的景象,以及作者在這個地方的所見所感。梅花如蠔焰般綻放,云彩似玉雪般飄散,作者悠然自得地行走在岸邊,微微吟詠著。他最初是從梅谷中看到了修行的道路,但卻在水邊偶遇了一位美麗的女子。當客人離去,月亮才出現在天空中,而山嶺上的猿猴啼叫聲傳來,春天似乎已經消失。最后,鳳凰欲飛下來,簫聲緊緊地追隨著它,而瀛洲(傳說中的神仙居住地)變得一片狼藉,塵土飛揚。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梅谷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感悟。梅花的綻放和云雪的飄散,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寧靜。作者緩慢地行走在岸邊,微詠著,仿佛在與大自然對話,表達了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愉悅感受。然而,作者在梅谷中本是來修行的,卻在水濱遇到了一位麗人,這種轉變使詩中的情感和意境產生了沖突。客子離去后,月亮才出現,猿猴的啼叫象征著春天的離去,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物事的無常。最后,鳳凰欲飛下來,簫聲緊隨其后,瀛洲卻變得狼藉不堪,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間繁華和虛妄的思考。
整首詩意境清麗,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對世俗和修行的思考。通過對詩中景物和情感的描繪,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對人世間虛妄的思索以及對時間流轉的感慨。這首詩在宋代詩歌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展示了周文璞獨特的詩詞才華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客子去時方得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i gǔ
梅谷
háo yàn yún tóu yù xuě shēn, huǎn xíng wēi yǒng àn wū jīn.
蠔焰云頭玉雪身,緩行微詠岸烏巾。
shǐ cóng gǔ lǐ kàn xiū xíng, què xiàng shuǐ bīn féng lì rén.
始從谷里看修行,卻向水濱逢麗人。
kè zi qù shí fāng de yuè, lǐng yuán tí hòu biàn wú chūn.
客子去時方得月,嶺猿啼后便無春。
fèng huáng yù xià xiāo shēng jǐn, láng jí yíng zhōu wàn hú chén.
鳳凰欲下簫聲緊,狼籍瀛洲萬斛塵。
“客子去時方得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