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橋望見已多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橋望見已多時”全詩
一篙不得風漪力,早被青簾圣得知。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
朝代:宋代
作者:岳珂
中文譯文:
終日泥行足半胝,
中橋望見已多時。
一篙不得風漪力,
早被青簾圣得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行走在一條泥濘的路上的景象,作者使用了細膩的描寫來表達自己在行進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和阻礙。詩中的主人公在終日的跋涉中,腳上已經被泥濘磨破了一半的骨蹄。當他到達中橋時,他已經望見了中橋很長一段時間了,然而他卻無法前進,因為他沒有風的助力,無法渡過中橋。然而,這個情況早已被高高的青簾知曉,指的是朝廷高官,他已經知道了主人公所面臨的困境。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一個泥濘的路途和主人公的困境,抓住了人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挫折。主人公在艱難的行進中,遇到了無法逾越的障礙,他需要風的幫助才能繼續前進。這種情境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和迷茫,并暗示了人們需要外界力量或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主題,給人以深思。同時,通過將主人公的困境與高官的知曉相對照,詩中也呈現了一種社會現象,即權力和高位的人往往能夠提前得知和解決問題,而普通人則需要面對更多的困難和阻礙。這種社會意味也使得詩意更加深刻。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所需要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通過社會對比展示了權力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這種描寫和反思使得詩意更具有啟示性和思考性,給人以共鳴和深思。
“中橋望見已多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í xíng zhōng rì zhì bū shǐ dǐ zhōng qiáo liù jué
泥行終日至晡始抵中橋六絕
zhōng rì ní xíng zú bàn zhī, zhōng qiáo wàng jiàn yǐ duō shí.
終日泥行足半胝,中橋望見已多時。
yī gāo bù dé fēng yī lì, zǎo bèi qīng lián shèng dé zhī.
一篙不得風漪力,早被青簾圣得知。
“中橋望見已多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