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王社舊同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興王社舊同功”全詩
北海真成賢吏嘆,西州猶記勝游同。
逢迎有意君雖謬,喜怒無心我自窮。
詩禍古今均一律,莫將燈夜怨東風。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
中興王社舊同功,
三世何嘗間一忠。
北海真成賢吏嘆,
西州猶記勝游同。
逢迎有意君雖謬,
喜怒無心我自窮。
詩禍古今均一律,
莫將燈夜怨東風。
詩意:
這首詩詞是岳珂聽說韓正倫檢正(官職名)掛冠(卸下官職)后感嘆舊交已久而偶然創作的三首詩。詩中表達了對韓正倫的敬仰和思念之情,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詩人通過對友人和自己的描述,展示了忠誠、真實和自省的品質,以及對歷史和現實中詩的命運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觀察。首句“中興王社舊同功”表明了詩人與韓正倫在共同的社團(可能是學社、文社等)中同為貢獻者,意味著他們在某種事業或活動中并肩作戰。接著,詩人問道:“三世何嘗間一忠”,表達了對韓正倫忠誠的贊嘆,認為他在長達三代的時間里始終保持著一貫的忠誠。
下一句“北海真成賢吏嘆”,北海指的可能是一個地名,也可以理解為廣闊海洋的象征,這里指的是韓正倫成為真正的賢良官吏的事實,詩人對此感嘆不已。接著提到“西州猶記勝游同”,西州也是地名,指的是韓正倫曾經游歷的地方,詩人仍然記得他們一起游玩的勝景,表達了對友情和美好回憶的懷念。
接下來的兩句“逢迎有意君雖謬,喜怒無心我自窮”,表達了詩人對逢迎和迎合他人的行為持謹慎的態度,認為這種行為雖然有時會被視為愚蠢,但自己卻能保持內心的淡泊和堅守,不受外界喜怒的影響,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無欲的心態。
最后一句“詩禍古今均一律,莫將燈夜怨東風”是詩人對詩的命運的思考。他認為,詩的命運在古今都是相同的,因為在不同的時代,詩人們都可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和悲苦。最后一句以“莫將燈夜怨東風”的形式呼應了詩的開頭,表達了詩人對于詩歌創作困境的無奈和對逆境的堅持。
這首詩《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是宋代岳珂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韓正倫的敬慕和思念,以及對友誼和詩歌命運的思考。
詩中描述了韓正倫掛冠卸職后,詩人對舊友已久未見的感慨。詩人贊嘆韓正倫在歷經三代時期依然保持著忠誠的品質,認為他是真正的賢臣。詩人回憶起與韓正倫一起游玩的美好時光,懷念往日的勝景和樂趣。
詩人對逢迎和迎合他人的行為持謹慎的態度,認為自己能保持內心的淡泊和堅守,不受外界喜怒的影響。他提醒人們不要因迎合他人而忘記自我,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迷失自己。
最后,詩人思考了詩的命運。他認為,詩的命運在古今都是相似的,詩人們都可能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和悲苦。詩人以“莫將燈夜怨東風”作為結尾,表達了對詩歌創作困境的無奈和對逆境的堅持。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入的語言,表達了對友情、忠誠和自我堅守的贊美,同時思考了詩歌創作的境遇。它展示了岳珂對人性和命運的思索,以及對友誼和詩歌價值的珍視。
“中興王社舊同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hán zhèng lún jiǎn zhèng guà guān gǎn tàn gù jiāo chàng rán jiǔ zhī ǒu chéng sān shǒu
聞韓正倫檢正掛冠感嘆故交悵然久之偶成三首
zhōng xīng wáng shè jiù tóng gōng, sān shì hé cháng jiān yī zhōng.
中興王社舊同功,三世何嘗間一忠。
běi hǎi zhēn chéng xián lì tàn, xī zhōu yóu jì shèng yóu tóng.
北海真成賢吏嘆,西州猶記勝游同。
féng yíng yǒu yì jūn suī miù, xǐ nù wú xīn wǒ zì qióng.
逢迎有意君雖謬,喜怒無心我自窮。
shī huò gǔ jīn jūn yī lǜ, mò jiāng dēng yè yuàn dōng fēng.
詩禍古今均一律,莫將燈夜怨東風。
“中興王社舊同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