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嘆征途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敢嘆征途熱”全詩
似憂農畝枯,敢嘆征途熱。
瀕湖十萬月,旦旦望霓切。
龍骨夾岸鳴,盡暮不暇歇。
只今牛犁地,已作龜兆裂。
平湖三十里,湍漭幾盡竭。
矧一線渠,而不經涸轍。
天閽高莫叫,歲事漸無說,如予方懷章,何以救余孑。
回首望堯云,憑風哀涕雪。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火云》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火云》是岳珂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晨洗月露,云色己如血。
在清晨,月亮洗滌著露水,云彩的顏色已經變得如同血一般。這里描繪了一幅早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氣中洗去了夜晚的濁氣,云彩呈現出一種紅色,給人一種濃烈的感覺。
似憂農畝枯,敢嘆征途熱。
宛如擔心農田干旱,勇敢地嘆息著旅途的艱辛。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投射出對農田的憂慮,以及對征途艱辛的感嘆。
瀕湖十萬月,旦旦望霓切。
在湖邊接近十萬個月份,黎明時刻期待著彩虹的出現。這里表達了詩人的期望和渴望,他在黎明時分靜候彩虹的出現,象征著希望和美好。
龍骨夾岸鳴,盡暮不暇歇。
龍骨夾在兩岸,發出震撼人心的聲響,直到黃昏也不曾停歇。這里描繪了一種氣勢磅礴的景象,龍骨的聲音回蕩在兩岸,給人一種力量和壯麗的感受。
只今牛犁地,已作龜兆裂。
此刻,牛在犁地,已經犁出裂縫狀的痕跡。這里通過描繪農田的景象,表達了農耕的艱辛和勞作的結果,也暗含著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變遷。
平湖三十里,湍漭幾盡竭。
平靜的湖泊延展三十里,湍急的水流漸漸消退。這里描繪了湖泊的景象,湍急的水流逐漸平息,給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感覺。
矧一線渠,而不經涸轍。
更不用說一條溝渠,既沒有經歷干涸的時候。這里通過對溝渠的描繪,形容其水源充沛、不曾干涸,暗示著生命力和持久性。
天閽高莫叫,歲事漸無說,如予方懷章,何以救余孑。
天空的門閥高高關閉,無人呼喚,歲月的變遷不再言說,而我卻懷念往昔的詩章,如何能夠拯救我這微不足道的存在。這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感嘆,以及對自己存在意義的思考。
回首望堯云,憑風哀涕雪。
回首望著遙遠的堯時代的云彩,憑借著風的力量傷感地流下淚水。這里通過對古代云彩的描繪,表達了對古時的向往和思念之情,以及對時間的無情感嘆。
這首詩詞《火云》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農田、湖泊、溝渠等元素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感嘆。詩中融入了對農耕勞作的艱辛、對旅途的艱難、對希望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對時間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感慨。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詩人傳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生的熱愛。整首詩詞意境深遠,情感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展現了岳珂獨特的詩詞才華。
“敢嘆征途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ǒ yún
火云
qīng chén xǐ yuè lù, yún sè jǐ rú xuè.
清晨洗月露,云色己如血。
shì yōu nóng mǔ kū, gǎn tàn zhēng tú rè.
似憂農畝枯,敢嘆征途熱。
bīn hú shí wàn yuè, dàn dàn wàng ní qiè.
瀕湖十萬月,旦旦望霓切。
lóng gǔ jiā àn míng, jǐn mù bù xiá xiē.
龍骨夾岸鳴,盡暮不暇歇。
zhǐ jīn niú lí dì, yǐ zuò guī zhào liè.
只今牛犁地,已作龜兆裂。
píng hú sān shí lǐ, tuān mǎng jǐ jǐn jié.
平湖三十里,湍漭幾盡竭。
shěn yī xiàn qú, ér bù jīng hé zhé.
矧一線渠,而不經涸轍。
tiān hūn gāo mò jiào, suì shì jiàn wú shuō,
天閽高莫叫,歲事漸無說,
rú yǔ fāng huái zhāng, hé yǐ jiù yú jié.
如予方懷章,何以救余孑。
huí shǒu wàng yáo yún, píng fēng āi tì xuě.
回首望堯云,憑風哀涕雪。
“敢嘆征途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