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種曾攜苜蓿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異種曾攜苜蓿同”全詩
摘乳那煩挏馬令,引須聊愜好龍公。
頗憐漢地離宮在,未許涼州酒甕空。
回紇只今重餧肉,清陰彌望滿關中。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蒲萄》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蒲萄》是宋代詩人岳珂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宴會場景,通過描寫蒲萄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愿望和對宴會氛圍的贊美。
詩意:
這首詩以蒲萄為主題,通過描述宴會上各種各樣的蒲萄和宴會的細節,表達了作者對家國興盛的渴望和對歡樂時刻的贊美。詩中還展示了作者對歷史和地理的了解,并以此來展現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宴會的熱愛。
賞析:
這首詩以蒲萄作為中心意象,通過蒲萄的豐盛和多樣性來象征國家的繁榮和多樣化。作者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宴會的歡樂氛圍,并通過對宴會細節的描繪,展現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時代的向往。
詩中的"博望奏邊功"和"引須聊愜好龍公"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的忠誠和對功績的追求。"漢地離宮"和"涼州酒甕空"揭示了作者對國家繁榮和文化的關注。"回紇只今重餧肉,清陰彌望滿關中"則展示了作者對國家團結和安定的希望。
通過這首詩,讀者不僅能感受到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宴會的喜悅,還能體會到他對歷史、地理和文化的深入了解。這首詩以其豐富的意象和優美的表達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歡樂和希望的場景,同時也喚起了讀者對家國和文化的思考和珍視。
“異種曾攜苜蓿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táo
蒲萄
dāng nián bó wàng zòu biān gōng, yì zhǒng céng xié mù xu tóng.
當年博望奏邊功,異種曾攜苜蓿同。
zhāi rǔ nà fán dòng mǎ lìng, yǐn xū liáo qiè hǎo lóng gōng.
摘乳那煩挏馬令,引須聊愜好龍公。
pō lián hàn dì lí gōng zài, wèi xǔ liáng zhōu jiǔ wèng kōng.
頗憐漢地離宮在,未許涼州酒甕空。
huí hé zhǐ jīn zhòng wèi ròu, qīng yīn mí wàng mǎn guān zhōng.
回紇只今重餧肉,清陰彌望滿關中。
“異種曾攜苜蓿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