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斗雞都市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日日斗雞都市里”全詩
獨到輦前射雙虎,君王手賜黃金鐺。
日日斗雞都市里,贏得寶刀重刻字。
百里報仇夜出城,平明還在倡樓醉。
遙聞虜到平陵下,不待詔書行上馬。
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為六郡良家子,百戰始取邊城功。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雜曲歌辭·少年行》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行
少年從出獵長楊,
禁中新拜羽林郎。
獨到輦前射雙虎,
君王手賜黃金鐺。
日日斗雞都市里,
贏得寶刀重刻字。
百里報仇夜出城,
平明還在倡樓醉。
遙聞虜到平陵下,
不待詔書行上馬。
斬得名王獻桂宮,
封侯起第一日中。
不為六郡良家子,
百戰始取邊城功。
中文譯文:
少年離開朝中,出獵至長楊,
在禁中新晉羽林郎。
獨自到輦前射殺雙虎,
君王親手賜予黃金鐺。
每天都在都市里參與斗雞,
因勝而得寶刀,上刻字。
百里之仇,在夜晚離開城池出擊,
天亮時仍在倡樓上醉倒。
遠遠聽聞虜兵已到達平陵,
不等接到詔書就上馬出征。
斬殺名王,獻桂宮,
封侯之日,一天之內完成。
不愿成為身居藩郡的富家子弟,
只有經百戰方能攻下邊疆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張籍在唐代創作的《雜曲歌辭·少年行》。詩中描繪了一個少年的冒險經歷和英勇事跡。
少年首先以他的獨立和勇敢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被任命為羽林郎。他通過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成功地射殺了兩只兇猛的虎,得到了皇帝賜予的黃金鐺。
在平凡的生活中,他積極參與斗雞,并憑借勇猛與智慧獲勝。他將戰利品刻上自己的名字,顯示出他的榮耀和成就。
在百里之外,他為了報仇而夜間離開城池,第二天清晨他依然醉倒在倡樓上。他對戰事的敏銳感知和果敢行動使他能夠適時地做出反應,不再等待命令就上馬出征。
最后,他在一次戰斗中斬殺了敵方名王,并將戰利品獻給了皇帝。他因此受封為侯爵,成為封侯之前第一天的中流砥柱。
整首詩通過描寫少年行動的歷程,展現了他的勇氣、機智和決心。他不是出身于富貴之家,而是通過百戰的奮斗才取得了邊界城池的功績。
這首詩表達了對勇敢少年的贊美和鼓勵,強調了勇氣和決心對于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性,同時也體現了唐代社會對于英勇事跡的推崇和賞識。
“日日斗雞都市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qū gē cí shào nián xíng
雜曲歌辭·少年行
shào nián cóng chū liè zhǎng yáng, jìn zhōng xīn bài yǔ lín láng.
少年從出獵長楊,禁中新拜羽林郎。
dú dào niǎn qián shè shuāng hǔ,
獨到輦前射雙虎,
jūn wáng shǒu cì huáng jīn dāng.
君王手賜黃金鐺。
rì rì dòu jī dū shì lǐ, yíng de bǎo dāo zhòng kè zì.
日日斗雞都市里,贏得寶刀重刻字。
bǎi lǐ bào chóu yè chū chéng, píng míng hái zài chàng lóu zuì.
百里報仇夜出城,平明還在倡樓醉。
yáo wén lǔ dào píng líng xià,
遙聞虜到平陵下,
bù dài zhào shū xíng shàng mǎ.
不待詔書行上馬。
zhǎn dé míng wáng xiàn guì gōng, fēng hóu qǐ dì yī rì zhōng.
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
bù wéi liù jùn liáng jiā zǐ, bǎi zhàn shǐ qǔ biān chéng gōng.
不為六郡良家子,百戰始取邊城功。
“日日斗雞都市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