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蛙恰恰地底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蛙恰恰地底鳴”全詩
秧田正枯須水活,龍骨車翻蛙不驚。
在池固合憂涸鮒,鼓吹未妨明月步。
可憐強聒將何為,到底官私不關汝。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觀物四首》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物四首·蛙》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蛙在池塘中鳴叫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抒發了作者對人事紛擾的淡泊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蛙聲恰恰地底鳴,池泉深澈池草青。
秧田正枯須水活,龍骨車翻蛙不驚。
在池固合憂涸鮒,鼓吹未妨明月步。
可憐強聒將何為,到底官私不關汝。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蛙聲鳴叫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感受,同時也蘊含了深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蛙聲作為切入點,將自然景物與人事紛擾相對照,表達了作者對于紛繁世事的淡然態度。在第一句中,蛙聲恰恰地從地底傳來,給人以生動的感覺。第二句中,描繪了池塘的清澈和綠草的茂盛,構成了一個寧靜美麗的景象。第三句中,秧田即將干枯,只有水源的活躍才能解救這一切。而蛙聲的存在卻不會被這些變化所驚擾,仿佛龍骨車翻滾也無法讓它停止鳴叫。這種對于自然界的安詳與寧靜,與人事紛擾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通過對蛙聲的再一次描述以及對聒噪之人的可憐之情,突顯了自然界的安寧與人間的紛擾之間的反差。蛙聲雖然嘹亮,卻并不妨礙明月的出現和人們的行走。相比之下,那些喧囂的人卻無法擺脫自身的紛擾,不得安寧。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于那些強行插入的人事紛擾的不屑和漠視,官私之事與蛙聲無關,也無法打擾到它。
整首詩以蛙聲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事紛擾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寧靜自然與紛繁世事的態度。蛙聲的持續與安詳,與人間的紛擾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呼應了作者淡泊名利的心境,表達了對于世俗紛擾的深深憂慮。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表達方式,傳達出了作者對于寧靜與淡泊的向往與追求。
“鳴蛙恰恰地底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wù sì shǒu
觀物四首
míng wā qià qià dì dǐ míng, chí quán shēn chè chí cǎo qīng.
鳴蛙恰恰地底鳴,池泉深澈池草青。
yāng tián zhèng kū xū shuǐ huó, lóng gǔ chē fān wā bù jīng.
秧田正枯須水活,龍骨車翻蛙不驚。
zài chí gù hé yōu hé fù, gǔ chuī wèi fáng míng yuè bù.
在池固合憂涸鮒,鼓吹未妨明月步。
kě lián qiáng guā jiāng hé wéi, dào dǐ guān sī bù guān rǔ.
可憐強聒將何為,到底官私不關汝。
“鳴蛙恰恰地底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