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學在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籀學在唐”全詩
彼秩八音,各有工師。
斯帖之奇,體微而具。
何以譬之,磬襄鼗武。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唐史惟則篆千文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史惟則篆千文帖贊》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唐朝的史書,惟有則篆字帖。千言萬語,皆能表達。正如唐代的籀學和陽冰的一況一體,八音各有其專家。這些篆字帖之奇妙,形體雖微小卻具備豐富內涵。如何來形容它們呢?就像是磬、襄、鼗、武這些樂器一樣。
詩意:
這首詩詞贊美了唐朝的《史書》以及篆字帖的卓越之處。唐代是中國古代文化繁榮的時期,而《史書》則是記錄著歷史的寶貴資料。詩中提到的篆字帖,體現了篆書的獨特之美和藝術價值。篆字帖以微小的形體展現出豐富的內涵,正如各種樂器在演奏時所發揮的獨特音響效果。通過這些比喻,詩人表達了對唐代文化和藝術的贊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贊美了唐代的《史書》和篆字帖的特點。通過對唐代文化和藝術的描繪,詩人岳珂展現了對古代文化的敬仰和贊美之情。詩中的比喻巧妙地將篆字帖的微小形體與豐富內涵進行了對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篆字帖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美感。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唐代文化瑰寶的贊美,展示了岳珂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
“籀學在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shǐ wéi zé zhuàn qiān wén tiē zàn
唐史惟則篆千文帖贊
zhòu xué zài táng, yáng bīng yī kuí.
籀學在唐,陽冰一夔。
bǐ zhì bā yīn, gè yǒu gōng shī.
彼秩八音,各有工師。
sī tiē zhī qí, tǐ wēi ér jù.
斯帖之奇,體微而具。
hé yǐ pì zhī, qìng xiāng táo wǔ.
何以譬之,磬襄鼗武。
“籀學在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