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之疑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帖之疑也”全詩
既信矣,又何加焉,曰一以訂吾友之言,一以貽吾家之傳。
傷彼茍且,祗益可憐。
於虖昔賢。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薛道祖書簡重本三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薛道祖書簡重本三帖贊》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帖之疑也,非取而并不足以為證,非視其印不足以信。
既信矣,又何加焉,曰一以訂吾友之言,一以貽吾家之傳。
傷彼茍且,祗益可憐。於虖昔賢。
詩意:
這藏書的問題,不是拿來看而無法證明,也不是看印章而無法確定。
既然已經相信,又有何加之說,我說一是為了訂正朋友的話,一是為了傳承給家族。
可悲那些茍且的人,真是可憐啊。在古代的賢人中也有這樣的人。
賞析:
這首詩以薛道祖書簡重本三帖為題材,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敬重和批判。詩中作者指出了書信中存在的疑慮,認為單憑觀看書信內容或印章并不足以確認其真偽。然而,一旦確認真實性,就不需要再有其他的證明。作者表示自己寫下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確認友人的話語,并將其傳承給家族,傳承文化。最后,作者對那些浮躁、茍且的人表示同情,認為他們是可憐的。在最后一句中,作者提到了過去的賢人,暗示茍且的人與古代的賢人形成了對比。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庸俗之風的批判,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帖之疑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ē dào zǔ shū jiǎn zhòng běn sān tiē zàn
薛道祖書簡重本三帖贊
tiē zhī yí yě, fēi qǔ ér bìng bù zú yǐ wéi zhèng,
帖之疑也,非取而并不足以為證,
fēi shì qí yìn bù zú yǐ xìn.
非視其印不足以信。
jì xìn yǐ,
既信矣,
yòu hé jiā yān, yuē yī yǐ dìng wú yǒu zhī yán,
又何加焉,曰一以訂吾友之言,
yī yǐ yí wú jiā zhī chuán.
一以貽吾家之傳。
shāng bǐ gǒu qiě,
傷彼茍且,
zhī yì kě lián.
祗益可憐。
yú hū xī xián.
於虖昔賢。
“帖之疑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