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進賢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峨峨進賢冠”全詩
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
顧影聽其聲,赪顏汗漸背。
進乏犬雞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無堪等聾瞶.長風吹天墟,秋日萬里曬。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朝歸》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朝歸》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峨峨進賢冠,耿耿水蒼佩。
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
顧影聽其聲,赪顏汗漸背。
進乏犬雞效,又不勇自退。
坐食取其肥,無堪等聾瞶。
長風吹天墟,秋日萬里曬。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中文譯文:
高高的進賢冠,明亮的水蒼佩。
服飾華麗豈不好,但沒有與德行相稱。
回頭看自己的身影,聆聽它們的聲音,臉紅汗流漸漸背離。
前進卻缺乏犬雞的勇敢,再次不自覺地退縮。
坐享其成,只追求自身的富貴,對于不幸的人們視而不見。
長風吹拂著天空的宮殿,秋日曬照著萬里山川。
黃昏時只想迷迷糊糊地睡眠,無法成就豪情壯志的歌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不同場景和形象,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現狀的不滿和對人們追求功名富貴而忽視德行的批判。
詩的開頭描述了進賢冠和水蒼佩,這是貴族的服飾,代表著權力和榮耀。然而,作者認為服飾雖然華麗,卻不能與內在的德行相提并論。他的言辭中透露出對時人功利主義的不滿和對高官顯貴的批評。
詩中提到自己回頭看自己的身影,聽自己的聲音,表達了自省和反思的意味。作者意識到自己因追求功名而逐漸遠離德行,感到羞愧和不安。他批評那些追逐權力和物質利益,卻缺乏真正勇敢和堅定信念的人。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庸庸碌碌的人們只顧享受自身的肥沃富裕,對于貧困和苦難的人們漠不關心。這種自私和冷漠的態度對于作者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最后兩句以秋日和黃昏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的失望和對于人們缺乏豪情壯志的悲嘆。他認為人們應該有追求卓越和高尚品德的精神,而不是沉溺于功名利祿的追逐中。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批判的態度揭示了唐代社會的一些弊病,并呼吁人們要注重德行和道德價值,追求更高尚的人生境界。
“峨峨進賢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guī
朝歸
é é jìn xián guān, gěng gěng shuǐ cāng pèi.
峨峨進賢冠,耿耿水蒼佩。
fú zhāng qǐ bù hǎo, bù yǔ dé xiāng duì.
服章豈不好,不與德相對。
gù yǐng tīng qí shēng, chēng yán hàn jiàn bèi.
顧影聽其聲,赪顏汗漸背。
jìn fá quǎn jī xiào, yòu bù yǒng zì tuì.
進乏犬雞效,又不勇自退。
zuò shí qǔ qí féi, wú kān děng lóng guì. cháng fēng chuī tiān xū, qiū rì wàn lǐ shài.
坐食取其肥,無堪等聾瞶.長風吹天墟,秋日萬里曬。
dǐ mù dàn hūn mián, bù chéng gē kāng kǎi.
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峨峨進賢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