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全詩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亦猶即紹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
凡是心之所蘊,已畢寓于聲畫。
雖曰自蓋,斷猶可識。
使其知根荄之物則,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闃。
如是帖者,亦可以為傳世之名跡矣。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張文忠至都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文忠至都帖贊》是宋代岳珂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詞以贊美張文忠至都帖為主題,通過對其筆法和藝術風格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他的贊賞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無盡之學,出入孔釋。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亦猶即紹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
凡是心之所蘊,已畢寓于聲畫。
雖曰自蓋,斷猶可識。
使其知根荄之物則,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闃。
如是帖者,亦可以為傳世之名跡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贊美了張文忠的至都帖,將他的筆法和藝術風格進行了描述,并表達了詩人對他的高度贊賞。詩中提到張文忠的筆法"倜儻斜直",描繪了他的筆觸在跌宕中時而疾而時而緩,使作品充滿了生動的張力。詩人還提到他運用大觀、紹圣等古代名跡的技法,以此來表達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
詩人認為張文忠的作品不僅僅是一種藝術表達,更是他內心世界的寄托。他的作品凝聚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通過聲音和畫面將其完美地展現出來。盡管有時候藝術作品是難以理解的,但只要仔細品味,就能夠領會到其中的內涵。詩人認為張文忠的作品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并通過藝術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就像砍除雜草一樣,揭示了事物的真實面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贊美之辭表達了詩人對張文忠至都帖的贊賞之情。通過描述他的筆法和藝術手法,詩人表達了對他創作才華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的認可。詩人認為這樣的作品具有傳世的價值,將成為后世傳頌的名跡。
“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wén zhōng zhì dōu tiē zàn
張文忠至都帖贊
wú jìn zhī xué, chū rù kǒng shì.
無盡之學,出入孔釋。
gù qí bǐ fǎ tì tǎng xié zhí, yú diē dàng zhōng shí rù shéng mò.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yì yóu jí shào shèng yǐ wǔ yuán yòu zhī zhèng, yòng dà guān yǐ fǎn chóng níng zhī jué.
亦猶即紹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
fán shì xīn zhī suǒ yùn, yǐ bì yù yú shēng huà.
凡是心之所蘊,已畢寓于聲畫。
suī yuē zì gài, duàn yóu kě shí.
雖曰自蓋,斷猶可識。
shǐ qí zhī gēn gāi zhī wù zé, ér tuī yǐ shān gé téng zhī méng qù.
使其知根荄之物則,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闃。
rú shì tiē zhě, yì kě yǐ wéi chuán shì zhī míng jī yǐ.
如是帖者,亦可以為傳世之名跡矣。
“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