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之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延平之津”全詩
待物必誠,所以達乎義也。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筆端波瀾,亦可想其似也。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楊文靖早間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楊文靖早間帖贊》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表達了一種關于道德和誠信的觀念,強調了待人處事的態度和原則。以下是我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楊文靖早間帖贊
清晨時分,楊文靖筆下的贊美之詞,
道德的精髓,貫穿日常瑣事。
待人接物必須真誠,
這樣才能達到合乎道義的境地。
延平的渡口,
伊洛河岸的涘水,
在文靖的筆端蕩漾,
也能想象出它們的美景。
詩意和賞析:
《楊文靖早間帖贊》表達了岳珂對于道德和誠信的重視。詩中提到的"待物必誠"強調了待人接物時應該秉持真誠的態度,不虛偽、不欺騙。這種真誠的態度是達到合乎道義的重要前提。通過這樣的態度,人們能夠在日常瑣事中體現出道德的力量。
詩中提到的"延平之津"和"伊洛之涯涘"是具體的地名,它們通過岳珂的筆端形成波瀾起伏的景象。這種描繪給人以想象的空間,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中所表達的美景和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待人接物的態度和原則,同時展示了他對美景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作者呼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真誠和道義,以此塑造美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
“延平之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wén jìng zǎo jiān tiē zàn
楊文靖早間帖贊
dào zhī zài rén, rì yòng jiē qí shì yě.
道之在人,日用皆其事也。
dài wù bì chéng, suǒ yǐ dá hū yì yě.
待物必誠,所以達乎義也。
yán píng zhī jīn, yī luò zhī yá sì yě.
延平之津,伊洛之涯涘也。
bǐ duān bō lán, yì kě xiǎng qí shì yě.
筆端波瀾,亦可想其似也。
“延平之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