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并陰陽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氣并陰陽正”全詩
闔開知有地,奇耦自潛天。
雖煥雙紋異,仍存一節堅。
薰風動蟬腹,槐綠又鳴弦。
分類: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豫庵三端詩·蟬竹》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豫庵三端詩·蟬竹》是宋代岳珂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蟬竹為題材,通過描繪蟬竹的特點和意象,抒發了作者對于自然界中氣候、陰陽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氣并陰陽正,
仁無雨露偏。
闔開知有地,
奇耦自潛天。
雖煥雙紋異,
仍存一節堅。
薰風動蟬腹,
槐綠又鳴弦。
這首詩詞傳達了深刻的詩意和哲理。詩人通過蟬竹這一自然景物,表達了對于天地間氣候變化、陰陽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氣并陰陽正",表達了大自然中的陰陽之氣融合和諧的狀態。這句詩意味著自然界的變化和運行是有規律的,陰陽相互交融,保持著平衡。
其次,"仁無雨露偏"這句詩表達了大自然的慈愛和公平。雨露是大地的恩賜,對于每一片土地都是平等的,沒有偏袒之意。這也可以引申為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相待,不偏袒、不偏心。
接下來的兩句"闔開知有地,奇耦自潛天",詩人通過描述蟬竹的特點,表達了自然萬物的智慧和生命力。蟬竹的根系延伸深入地下,與天地相連接,展示了自然界中萬物的聯系和生命的延續。
"雖煥雙紋異,仍存一節堅"這句詩形容了蟬竹的特色。蟬竹的紋理獨特,但仍然保持著堅韌不拔的本質。這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困難和變化,雖然外表不同,但內心的堅定和堅持不變。
最后兩句"薰風動蟬腹,槐綠又鳴弦"通過描繪風吹動蟬竹和槐樹的景象,傳遞出和諧的氣氛。蟬竹因風而鳴,槐樹由綠葉和風聲構成一曲動聽的音樂。這個場景表達了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狀態。
《豫庵三端詩·蟬竹》通過對蟬竹的描繪,以及與自然界及人生的聯系,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的敬畏和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展現了岳珂對于自然界和人類關系的思考,以及對于和諧、堅韌和智慧的贊頌。
“氣并陰陽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ān sān duān shī chán zhú
豫庵三端詩·蟬竹
qì bìng yīn yáng zhèng, rén wú yǔ lù piān.
氣并陰陽正,仁無雨露偏。
hé kāi zhī yǒu dì, qí ǒu zì qián tiān.
闔開知有地,奇耦自潛天。
suī huàn shuāng wén yì, réng cún yī jié jiān.
雖煥雙紋異,仍存一節堅。
xūn fēng dòng chán fù, huái lǜ yòu míng xián.
薰風動蟬腹,槐綠又鳴弦。
“氣并陰陽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