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吟不覺兔毫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狂吟不覺兔毫枯”全詩
欲覓管城何處是,中書君自有中書。
分類:
《送筍菰與方德潤大琮石史遙求霜毫》王邁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王邁創作的《送筍菰與方德潤大琮石史遙求霜毫》。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筍菰與方德潤大琮石史遙求霜毫
狂吟不覺兔毫枯,
偶探囊中笑子虛。
欲覓管城何處是,
中書君自有中書。
詩詞的中文譯文:
狂熱吟詠不知兔毛已經干枯,
偶爾探尋囊中,笑看那虛幻的子母。
想要尋找管城在何處,
中書君自有他的中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文壇虛浮和權力斗爭的思考和感慨。詩人用兔毫干枯來比喻自己狂吟樂道的心情已經失去了靈感和活力。在囊中探尋時,他看到了子母兩個字,它們虛幻不實,可能指代文壇上虛偽的文人和作品。
接著,詩人表達了他對于權力斗爭的迷惘。他想要尋找管城,而管城可能代表著權力中心,政治舞臺。然而,他卻不知道管城的所在,暗示他對于權力的追求感到困惑和迷失。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的態度,他認為中書君(官員)自有他們的中書(權謀之計),暗示詩人對于權力斗爭的冷漠和無奈。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自嘲,意味著他認為自己在權力斗爭中沒有立足之地,只能自嘲笑自己的無能。
這首詩詞通過對于狂吟、權力和虛幻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于時代浮躁和虛偽的反思。同時,詩中的迷茫和無奈也反映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助。整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展示了王邁扎實的寫作功底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狂吟不覺兔毫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ǔn gū yǔ fāng dé rùn dà cóng shí shǐ yáo qiú shuāng háo
送筍菰與方德潤大琮石史遙求霜毫
kuáng yín bù jué tù háo kū, ǒu tàn náng zhōng xiào zǐ xū.
狂吟不覺兔毫枯,偶探囊中笑子虛。
yù mì guǎn chéng hé chǔ shì, zhōng shū jūn zì yǒu zhōng shū.
欲覓管城何處是,中書君自有中書。
“狂吟不覺兔毫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