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濕青黃狀可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軟濕青黃狀可猜”全詩
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乖龍左耳來。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答道士寄樹雞(樹雞,木耳之大者)》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道士寄樹雞(樹雞,木耳之大者)》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軟濕青黃狀可猜,
欲烹還喚木盤回。
煩君自入華陽洞,
直割乖龍左耳來。
詩意:
這首詩詞是韓愈給道士回信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一種食材,即樹雞(指木耳之大者),他用生動的文字勾勒出了樹雞軟濕的質地和青黃的顏色。在詩的后半部分,韓愈表達了自己對這道菜的渴望,并邀請道士前來華陽洞,親自割下乖龍的左耳,以作為這道菜的調料。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幽默詼諧的方式表達了韓愈對美食的向往和對道士的調侃。詩中通過對樹雞的描繪,展示了韓愈對食材的細膩觀察和生動寫實的功力。作者運用形象的語言,將樹雞的特點描繪得栩栩如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它的質感和顏色。
在詩的后半部分,韓愈用幽默的口吻,以一種戲謔的方式邀請道士前來華陽洞,并要求道士割下乖龍的左耳,以增添這道菜的風味。通過這種揶揄,詩中呈現了作者對道士的戲謔態度,同時也凸顯了韓愈對美食的向往和對獨特風味的追求。
整首詩詞結構簡潔明了,用詞生動形象,情節轉折巧妙。通過對食材的描寫和對道士的戲謔,韓愈展示了他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幽默的才華,給讀者帶來了愉悅的閱讀體驗。這首詩詞既是一首娛樂性較強的作品,又體現了韓愈對美食和生活的熱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軟濕青黃狀可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dào shì jì shù jī shù jī, mù ěr zhī dà zhě
答道士寄樹雞(樹雞,木耳之大者)
ruǎn shī qīng huáng zhuàng kě cāi, yù pēng hái huàn mù pán huí.
軟濕青黃狀可猜,欲烹還喚木盤回。
fán jūn zì rù huá yáng dòng, zhí gē guāi lóng zuǒ ěr lái.
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乖龍左耳來。
“軟濕青黃狀可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