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鷗劃地盟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鷗劃地盟寒”全詩
啼鴂夢中酸。
過了他鄉寒食,白鷗劃地盟寒。
云溪雨壑,月臺風榭,借與人看。
得似野僧無系,孤藤杖底挑單。
分類: 朝中措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朝中措》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夜來夢繞宛溪干》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晚來臨時,夢境中繞著宛溪的枯干。在夢中,聽到啼鳥的聲音,感覺心酸無比。經過了他鄉的寒食節,白鷗在地面上劃出了盟約的痕跡。云中有溪流,雨中有山壑,月亮下有高臺和風榭,這些景色都借給了人來欣賞。這種感覺就像是野僧沒有世俗的束縛,自由自在地漫游,用孤藤做杖,輕輕挑撥著音符。
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夜晚夢境中的感受和觸動。通過描述宛溪干、啼鳥、寒食節等元素,詩人營造出一種幽靜、憂傷的氛圍。宛溪干作為詩中的一個意象,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枯萎,與詩人內心的感受相呼應。詩人借夢境中的景色,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詞運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夢境的描繪,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景物相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自由自在的野僧形象與世俗的束縛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對自由的渴望。
總的來說,《朝中措·夜來夢繞宛溪干》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抒情的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表達,傳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追逐。
“白鷗劃地盟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朝中措
yè lái mèng rào wǎn xī gàn.
夜來夢繞宛溪干。
tí jué mèng zhōng suān.
啼鴂夢中酸。
guò le tā xiāng hán shí, bái ōu huà dì méng hán.
過了他鄉寒食,白鷗劃地盟寒。
yún xī yǔ hè, yuè tái fēng xiè, jiè yú rén kàn.
云溪雨壑,月臺風榭,借與人看。
dé shì yě sēng wú xì, gū téng zhàng dǐ tiāo dān.
得似野僧無系,孤藤杖底挑單。
“白鷗劃地盟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