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西湖明月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有西湖明月秋”全詩
下簾鉤。
夜半天街燈火收。
有人曾倚樓。
思悠悠。
恨悠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
知人如許悠。
分類: 長相思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長相思》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相思·上簾鉤》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晚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長相思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上簾鉤,下簾鉤,夜半天街燈火收。
有人曾倚樓,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
知人如許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上簾鉤和下簾鉤的描繪,將詩人的思念之情與夜晚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夜深人靜時,街道上的燈火逐漸熄滅,而詩人的思念卻愈發濃烈。詩中提到有人曾倚樓,這暗示了詩人和他的愛人曾在這樣的夜晚相聚,共同感受這份思念之情。思悠悠、恨悠悠,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深沉。接著,詩人將目光轉向西湖的明月秋色,這里象征著詩人孤獨的心境。明月秋色的美麗和寂寞與詩人的心情相呼應,凸顯了他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知人如許悠”,表達出詩人對愛人的了解和對其悠遠心境的贊嘆。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對遠方愛人的無盡思念。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明月秋色,詩人將自己內心的孤獨和離愁與外在的自然景觀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的表達。這首詩詞以簡短而精煉的語句,以及細膩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能夠產生共鳴,引發對離別、孤獨和愛情的思考。
“只有西湖明月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ǎng xiàng sī
長相思
shàng lián gōu.
上簾鉤。
xià lián gōu.
下簾鉤。
yè bàn tiān jiē dēng huǒ shōu.
夜半天街燈火收。
yǒu rén céng yǐ lóu.
有人曾倚樓。
sī yōu yōu.
思悠悠。
hèn yōu yōu.
恨悠悠。
zhǐ yǒu xī hú míng yuè qiū.
只有西湖明月秋。
zhī rén rú xǔ yōu.
知人如許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