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從無始認為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劫從無始認為我”全詩
劫從無始認為我,數到有終還是天。
曉月園林空唳鶴,晚風亭樹謾鳴蟬。
寄言世上耽迷者,所美當知非美然。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是宋代吳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自然景觀和人類的命運,以及對世俗欲望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水聚山環旺氣連,
榮華富貴各攙前。
劫從無始認為我,
數到有終還是天。
曉月園林空唳鶴,
晚風亭樹謾鳴蟬。
寄言世上耽迷者,
所美當知非美然。
中文譯文:
水匯聚,山環繞,旺盛的氣息相連,
榮華富貴各自爭先。
劫難自古以來認為是我,
經歷無數,終究還是天命。
清晨的月亮,園林中空蕩蕩地回響著鶴鳴,
傍晚的微風,亭子上的樹木里嘈雜地鳴叫蟬聲。
寄語那些迷失在世俗中的人們,
所謂美麗,應當明白并非真正的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的開頭以山水的氣象寫景,形容美麗的自然環境,似乎寓意著一片繁榮的景象。然而,接下來揭示了人類欲望的競爭和劫難的存在,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超越個體的天命。
接著,詩中出現了清晨和傍晚的景象。清晨的月亮和園林中的鶴鳴,以及傍晚的微風和亭子上的蟬鳴,都帶有一種空靈和凄涼的氛圍。這些景象似乎在暗示著人世間的虛幻和無常,以及人們對于美、歡樂和安樂的追求可能是虛幻的。
最后兩句寄語世上迷失的人們,提醒他們所謂的美麗并非真正的美。這是對于追求虛榮、沉迷于世俗欲望的人們的一種警示和反思。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凄美的語言,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世俗欲望的虛妄。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類命運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越欲望追求真正美好的哲理思考,提醒人們審視自己的追求,追求內心的真正美與價值。
“劫從無始認為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jiāo zài yòng yùn fù sān jiě
出郊再用韻賦三解
shuǐ jù shān huán wàng qì lián, róng huá fù guì gè chān qián.
水聚山環旺氣連,榮華富貴各攙前。
jié cóng wú shǐ rèn wéi wǒ, shù dào yǒu zhōng hái shì tiān.
劫從無始認為我,數到有終還是天。
xiǎo yuè yuán lín kōng lì hè, wǎn fēng tíng shù mán míng chán.
曉月園林空唳鶴,晚風亭樹謾鳴蟬。
jì yán shì shàng dān mí zhě, suǒ měi dāng zhī fēi měi rán.
寄言世上耽迷者,所美當知非美然。
“劫從無始認為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