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穿長訝雙魚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穿長訝雙魚斷”全詩
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
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歸鈞軸,應許閑官寄病身。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李逢吉也)》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李逢吉也)》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濁水污泥清路塵,
還曾同制掌絲綸。
眼穿長訝雙魚斷,
耳熱何辭數爵頻。
銀燭未銷窗送曙,
金釵半醉座添春。
知公不久歸鈞軸,
應許閑官寄病身。
詩意:
這首詩詞寫的是韓愈向李逢吉贈送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對李逢吉的贊美和敬意,同時也抒發了韓愈對自己的遭遇和心境的感慨。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世俗的情況,渾濁的水和污泥覆蓋了整條干凈的道路。接著,詩人提到李逢吉曾經與自己共同掌管絲綸制造,表達了對李逢吉的贊賞和敬意。
接下來的兩句寫詩人自己的處境,他感到眼睛疲憊,吃驚于世事的變幻,耳朵也因頻繁的宴會而感到熱辣,這里的"數爵頻"指的是頻繁地舉行宴會。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疲憊。
在下一句中,詩人描述了夜晚的景象,銀燭未熄,透過窗戶照射出晨曦,這是一種新的開始,也是對未來的期許。然后,詩人提到自己半醉地坐在那里,享受著春天的氣息,金釵可能指的是詩人的妻子,她的出現使得春天的氣氛更加濃烈。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李逢吉的祝福和自己的無奈。詩人知道李逢吉不久將回到朝廷的重要職位上,而他自己則只能寄望于官場的余波來照顧自己的生活。這里的"歸鈞軸"指的是重返政治舞臺,而"閑官寄病身"則指的是作為閑散官員的自己,希望通過李逢吉的關照來維持生計。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李逢吉的贊美和敬意,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無奈和期許。它通過對世俗和個人境遇的描寫,展現了韓愈對現實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體現了他在唐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眼穿長訝雙魚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zhōng liú shàng xiāng yáng lǐ xiàng gōng lǐ féng jí yě
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李逢吉也)
zhuó shuǐ wū ní qīng lù chén, hái céng tóng zhì zhǎng sī lún.
濁水污泥清路塵,還曾同制掌絲綸。
yǎn chuān zhǎng yà shuāng yú duàn,
眼穿長訝雙魚斷,
ěr rè hé cí shù jué pín.
耳熱何辭數爵頻。
yín zhú wèi xiāo chuāng sòng shǔ, jīn chāi bàn zuì zuò tiān chūn.
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
zhī gōng bù jiǔ guī jūn zhóu, yīng xǔ xián guān jì bìng shēn.
知公不久歸鈞軸,應許閑官寄病身。
“眼穿長訝雙魚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