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蹋泥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半路蹋泥歸”全詩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見墻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饑。
分類:
作者簡介(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韓愈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見墻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饑。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雨中的場景,同時抒發了詩人對晉國人民困境的憂慮和對時局的批評。詩人通過描繪雨中歸途艱難、雷雨聲頻繁、墻壁上生菌遍布、麥田中蛾飛擾亂等意象,表達了他對社會動蕩和晉國人民生活艱難的擔憂之情。他對晚年的寂寥和對晉國陷入困境的關切,也在詩中得到了表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寥而凄涼的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憂慮和對時局的不滿。雨天的歸途艱難,象征著社會的動蕩和不穩定。雷聲失去了往日的威嚴,暗示了統治者的失職和無能。墻壁上滿是生菌,麥田中蛾飛擾亂,表達了社會衰敗和人民生活艱難的景象。整個詩篇給人一種凄涼和蕭條的感覺,寄托了詩人對晉國人民苦難的關懷和對當時政治現實的不滿。
此外,詩中的"晉饑"指的是當時晉國的饑荒問題,表達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責備。通過描繪這些社會景象,詩人希望喚起讀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呼吁當權者關注人民的困境,采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雨中的景象,抒發了韓愈對晉國困境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憂慮之情,并對統治者的失職表示了不滿,同時也對社會現實進行了批評和呼吁。
“半路蹋泥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jì zhāng bó shì jí hóu zhǔ bù xǐ
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
fàng cháo hái bù bào, bàn lù tà ní guī.
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yǔ guàn céng wú jié, léi pín zì shī wēi.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jiàn qiáng shēng jūn biàn, yōu mài zuò é fēi.
見墻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suì wǎn piān xiāo suǒ, shuí dāng jiù jìn jī.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饑。
“半路蹋泥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