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壁掀窗夜向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撼壁掀窗夜向沈”全詩
百種已灰當世念,一團都是故鄉心。
伏鴽撲墮床頭幔,饑鼠銜翻鏡上簪。
閑打無為坐空寂,誰樓五鼓已侵尋。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五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五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癡風和盲雨的形象來描繪大自然的狂暴和無常,通過對風雨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癡風盲雨驟難禁,
撼壁掀窗夜向沈。
百種已灰當世念,
一團都是故鄉心。
伏鴽撲墮床頭幔,
饑鼠銜翻鏡上簪。
閑打無為坐空寂,
誰樓五鼓已侵尋。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風雨的狂暴和無常,以及這種自然現象對人們內心的觸動和思考。癡風盲雨的形容詞突出了風雨的強烈沖擊和破壞力,使人難以抵擋。撼壁掀窗表明作者身處風雨之中,夜晚被迫與之對峙。百種已灰當世念,一團都是故鄉心,表達了對過去事物的追憶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內心的無奈和憂傷。
詩中還描寫了伏鴽撲墮床頭幔,饑鼠銜翻鏡上簪的畫面,通過這些形象描繪了風雨帶來的破壞和困擾,以及人們在困境中的無助和艱難。最后兩句“閑打無為坐空寂,誰樓五鼓已侵尋”則表達了作者在寂靜中的孤獨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未來的迷茫和對生活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癡風盲雨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表達了對風雨無常的感嘆和對過去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困境和孤獨的體驗。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吳潛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撼壁掀窗夜向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ǔ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五用喜雨韻三首
chī fēng máng yǔ zhòu nán jìn, hàn bì xiān chuāng yè xiàng shěn.
癡風盲雨驟難禁,撼壁掀窗夜向沈。
bǎi zhǒng yǐ huī dāng shì niàn, yī tuán dōu shì gù xiāng xīn.
百種已灰當世念,一團都是故鄉心。
fú rú pū duò chuáng tóu màn, jī shǔ xián fān jìng shàng zān.
伏鴽撲墮床頭幔,饑鼠銜翻鏡上簪。
xián dǎ wú wéi zuò kōng jì, shuí lóu wǔ gǔ yǐ qīn xún.
閑打無為坐空寂,誰樓五鼓已侵尋。
“撼壁掀窗夜向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