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謝曾陪上相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集謝曾陪上相后”全詩
集謝曾陪上相后,映孫難忘秀才初。
磚花似鏤多奇異,檐柱如排少闊疎。
吏卒報衙天未曉,老身牽強類冠狙。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九十用喜雪韻四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十用喜雪韻四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陳年古屋,屋頂上飄落的雪花將其覆蓋,墻壁透風,古屋內的書籍即將被雨水侵蝕。詩人回憶起曾在這里與朋友相聚的時光,以及在這里遙望孫山的美景,對那段與秀才初次相識的經歷難以忘懷。詩人形容古屋的磚花像雕刻一樣奇異多樣,屋檐的柱子排列不整齊,間隔疏松。天還未亮,詩人扮作官員的差役前來報告,但他已年邁,行動不便,有些勉強地扮演著差役的角色。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陳舊的屋宇與飄雪的景象,展現出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變遷,以及人事如夢的感慨。古屋的破敗、透風和潮濕,象征著歲月的侵蝕和生活的艱辛。然而,詩人通過回憶與美景的對比,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初次見到秀才的難忘之情。詩中的磚花和屋檐柱子的描述,展示了古建筑的獨特之處,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古樸而充滿詩意的環境中。最后,詩人以老年人扮演差役的形象,隱喻了自己年邁體弱,與過去的榮光和活力相比較,顯露出對時光流轉帶來的無奈和衰老的感嘆。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陳舊的屋宇為背景,通過對屋宇的描寫和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展現了歲月的變遷和生活的艱辛,以及對美好時光和青春的懷念之情。同時,詩中的古建筑描寫和隱喻的運用,增添了詩詞的藝術韻味,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集謝曾陪上相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shí yòng xǐ xuě yùn sì shǒu
九十用喜雪韻四首
chén nián gǔ wū wǎ fú xū, chuān lòu shí jiāng bèi fù shū.
陳年古屋瓦浮虛,穿漏時將被覆書。
jí xiè céng péi shàng xiàng hòu, yìng sūn nán wàng xiù cái chū.
集謝曾陪上相后,映孫難忘秀才初。
zhuān huā shì lòu duō qí yì, yán zhù rú pái shǎo kuò shū.
磚花似鏤多奇異,檐柱如排少闊疎。
lì zú bào yá tiān wèi xiǎo, lǎo shēn qiān qiǎng lèi guān jū.
吏卒報衙天未曉,老身牽強類冠狙。
“集謝曾陪上相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