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使珠璣積在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使珠璣積在箱”全詩
雨缶決來如此溢,風車輸與自然涼。
問他金玉堆成塢,更使珠璣積在箱。
逢卻年饑堪煮否,移民移粟定旁皇。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九用喜雨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消黍稷薦馨香,
三尺抬頭即昊蒼。
雨缶決來如此溢,
風車輸與自然涼。
問他金玉堆成塢,
更使珠璣積在箱。
逢卻年饑堪煮否,
移民移粟定旁皇。
詩意:
這首詩詞以喜雨為主題,描繪了雨水豐沛的景象和對雨水的贊美。詩人通過雨水澆灌作物,使得黍稷茁壯成長,馨香四溢。詩中還提到了雨缶(用來接雨水的容器)溢滿,風車輸送雨水,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清涼。詩人詢問了一些富人,他們堆積金玉,珠寶積滿箱子,但面對年年的饑荒,這些財富是否能解決饑餓的問題。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遷徙的人們和他們攜帶的糧食的贊美,認為他們是為皇室貢獻的移民。
賞析:
這首詩以雨水為線索,通過對自然現象和人類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喜悅和對財富與物質的思考。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黍稷茂盛、香氣四溢的景象,展示了雨水的神奇力量和對農作物的滋潤。同時,雨水也給人們帶來了清涼,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界的恩賜。
詩人通過對金玉、珠寶的描述,揭示了財富與物質所帶來的問題。盡管富人們積累了大量的財寶,但在年年的饑荒中,這些財富是否能夠解決人們的實際問題,引發了詩人的思考。詩人通過對移民和他們攜帶糧食的贊美,表達了對那些為國家和皇室做出貢獻的人們的欽佩之情。
整首詩描繪了雨水豐沛的景象,通過對自然和人類生活中的細節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感慨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這首詩以雨水為媒介,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也通過對財富和物質的思考,傳達了對人們真正價值的思考。
“更使珠璣積在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yòng xǐ yǔ yùn sān shǒu
九用喜雨韻三首
hé xiāo shǔ jì jiàn xīn xiāng, sān chǐ tái tóu jí hào cāng.
何消黍稷薦馨香,三尺抬頭即昊蒼。
yǔ fǒu jué lái rú cǐ yì, fēng chē shū yǔ zì rán liáng.
雨缶決來如此溢,風車輸與自然涼。
wèn tā jīn yù duī chéng wù, gèng shǐ zhū jī jī zài xiāng.
問他金玉堆成塢,更使珠璣積在箱。
féng què nián jī kān zhǔ fǒu, yí mín yí sù dìng páng huáng.
逢卻年饑堪煮否,移民移粟定旁皇。
“更使珠璣積在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