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我壯懷成槁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顧我壯懷成槁木”全詩
顧我壯懷成槁木,令人老淚落荒洲。
西風何處雞豚社,東里此時魚蟹秋。
一笑回頭便今古,賞心樂事可重不。
分類:
作者簡介(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三用出郊韻三首》吳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用出郊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高橋第一戰功收,
從此江沱歲月悠。
顧我壯懷成槁木,
令人老淚落荒洲。
西風何處雞豚社,
東里此時魚蟹秋。
一笑回頭便今古,
賞心樂事可重不。
詩詞以描繪戰功收獲的高橋為開篇,高橋可能指的是一座具有重要意義的橋梁,這里象征著吳潛的戰功。江沱則代表了歲月的流逝和滄桑。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形容自己壯志凋零,如同枯木一般。這種無奈之情令人感到悲傷,淚水如同無人荒洲般落下。
隨后詩詞轉向描繪秋天的景象。西風吹拂下,鄉間雞豚的叫聲隨風傳來,而東里的港口此時正是漁蟹豐收的秋季。這里通過農村生活的細節,展現了自然界的循環和豐收的喜悅。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豁達與樂觀態度。他以一笑回頭,意味著對過去的一切坦然面對,不再糾結于功過得失。他認為賞心樂事是可以重復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和發現快樂,不必過于執著于某一種特定的境遇或經歷。
整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人生態度的反思。在變幻無常的世界中,人們應該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一切,從中尋找樂趣和快樂。
“顧我壯懷成槁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òng chū jiāo yùn sān shǒu
三用出郊韻三首
gāo qiáo dì yī zhàn gōng shōu, cóng cǐ jiāng tuó suì yuè yōu.
高橋第一戰功收,從此江沱歲月悠。
gù wǒ zhuàng huái chéng gǎo mù, lìng rén lǎo lèi luò huāng zhōu.
顧我壯懷成槁木,令人老淚落荒洲。
xī fēng hé chǔ jī tún shè, dōng lǐ cǐ shí yú xiè qiū.
西風何處雞豚社,東里此時魚蟹秋。
yī xiào huí tóu biàn jīn gǔ, shǎng xīn lè shì kě zhòng bù.
一笑回頭便今古,賞心樂事可重不。
“顧我壯懷成槁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